首頁 » 孩子不丟臉,只是爸媽自己怕丟臉?

孩子不丟臉,只是爸媽自己怕丟臉?

孩子不丟臉,只是爸媽自己怕丟臉?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作品。當我們擁有了這件作品,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跟大家分享、獲取認同與榮譽感,恨不得所有的鎂光燈都照過來,掌聲如潮水湧來,而我們站在舞台中央,心滿意足地填充著自己的虛榮心和面子。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成就誰,更不是為誰爭光。我們所能做到最好的,就是參與這個生命的成長,而參與意味著付出和欣賞,有很多時候,當你覺得孩子「丟臉」時,其實是你讓孩子失去尊嚴。

不要讓孩子給你贏「面子」
這樣的場景我們一定都不陌生,一群孩子玩耍時,一個孩子唱起歌來,得到了大人們的讚美,於是其他父母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依照大人意願進行「表演」,把輕鬆的聚會弄成了歌唱比賽。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也許因為情緒不佳,也許出於叛逆心理,也許想去玩更有意思的游戲,總之就是不唱。

「快唱一下,不然媽媽不高興了」,「你這個膽小鬼,一點用都沒有」,「這孩子就是這樣,帶不出來!」父母數落著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不懂事。事實是,沒有人關心你的孩子會不會唱歌,往往跨不過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優秀的,因為這常常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孩子不丟臉,只是爸媽自己怕丟臉?

然而,你的作品是否優秀,與他是不是給你面子是兩回事。優秀這個概念本身就很廣泛,若是完全按照一般標準來套用,優秀指向的是將來事業成就,然而,是否當眾表演唱歌,能不能在一群小朋友中脫穎而出,顯得格外機靈與可愛,其實與未來發展沒有半點關係。如果父母眼裡的優秀標準,就是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父母自己需要面子的時候為自己贏到面子,這個孩子長大不一定優秀,倒是一定會變成表演型人格,失去自我、成全他人。

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說,以上好面子傷孩子的事例是顯淺的,另外一種則躲藏得更深,那就是非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有一位母親講了自己的故事,女兒剛上幼兒園時,班主任是位年輕的老師,有熱情沒經驗。

一天放學,她把我單獨留下,當著小孩的面說,今天她在幼兒園犯錯誤,老師批評她,她說了一句非常恐怖的話「小朋友可以打老師」,老師問她誰說的,她說是媽媽說的。老師臉上那種「你是怎麼做家長的」的責怪表情,讓我十分委屈,於是我嚴厲地問女兒:「媽媽是這麼教你的嗎?」女兒玩弄著自己的小手指,低頭輕聲說:「媽媽沒有說」。

我鬆了一口氣,像得了尚方寶劍似地與小老師理論起來。回到家,我的氣還沒有完全消,於是給一位朋友打電話。可是電話那頭的朋友聽完後,對我一通批評:「你為什麼要把她陷於當場對質的境地呢?這對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我覺得,你當時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你女兒的感受。」原本準備得到安慰的我,握著電話愣在那兒。那天一晚上自己都沒睡好,越想越有點後怕了。

媽媽當著老師的面揭穿女兒的謊言,其實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幫助。

當然,可以牽強地將此解釋為:應該教育孩子要誠實,而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點,是與誠實無關的。首先,因為老師缺乏經驗,對孩子進行了誘導。「誰教你的?」當她這樣嚴厲地質問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時,孩子會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只能搬出媽媽,這個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來抵抗老師的強勢,安撫自己此時此刻的孤獨與無助。可惜,媽媽並沒有與她站在一個陣營,而是為了自己的清白,迅速地倒向老師的陣營,嚴厲地批評她、質問她,辜負了她的信任。

克制愛的佔有,培養愛的能力
每位母親都喜歡說,孩子是第一位的,就像戀愛中的人常常說「我愛你勝過愛自己」,然而真正做到將孩子的感受放置於第一,靠的不是愛與本能,而是克制與培養。「這樣做,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面子?」每一位母親必須時常追問自己的話題。

孩子不丟臉,只是爸媽自己怕丟臉?

常有性情溫和、不擅爭搶的小孩,回到家被媽媽數落:「他搶你的玩具,你乾嘛不搶回來」、「他打你,你為什麼不還手」。仔細想想,究竟是孩子在群體中被搶了玩具,被打了一下受傷害深,還是面對家長粗暴的責怪,受傷害深?當然,我們都會將這樣的教育歸結於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愛,因為愛你,所以心急如焚,所以口不擇言。可這真的是因為愛嗎?

我們的憤怒只是因為「沒用的」孩子傷了我們的面子。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每個孩子都會想辦法,依據自己的特點與脾性,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父母的作用,並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將孩童的世界復雜化,分為朋友與敵人,壞人與好人,欺負與被欺負,而是默默觀察,先鼓勵再指導。

當孩子被搶走了玩具,去玩另一個玩具的時候,表揚他的大度;如果他感到憤怒與不適,就告訴他,玩具被搶走,錯誤並不在他,而是搶玩具的小朋友。相較於玩具,孩子更在乎的是被認可。媽媽在他的心目中是如此高大的存在,在他純潔的人生觀裡,會認為既然爸爸媽媽都說搶玩具的孩子錯了,那麼他即使有玩具,也沒什麼了不起。

請記得,孩子不是你的一枚胸針一副耳環,他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成就誰的成就感,更不是為誰爭光,理性地面對孩子為我們「丟臉」的時刻,是父母向尊重孩子獨立人格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台中美食}工典甜點 / 頂級原料手工製作的千層蛋糕,層層堆疊的美味讓人一再回購,超推芋泥千層蛋糕,還有中秋節必送的流心月餅!

{台中美食}工典甜點 / 頂級原料手工製作的千層蛋糕,層層堆疊的美味讓人一再回購,超推芋泥千層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