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3-5歲 » 孩子不肯在幼兒園大便怎麼辦?爸媽別再焦慮!了解3個原因讓孩子與便便當朋友

孩子不肯在幼兒園大便怎麼辦?爸媽別再焦慮!了解3個原因讓孩子與便便當朋友

教養,幼兒心理,幼兒園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上次丁媽發布入園的文章時,都有不少媽媽在後台提問,說自己的孩子不愛在幼兒園大便怎麼辦。今天分享一位媽媽的真實經歷,來看看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01孩子在幼兒園大便在褲子上了

兩個月前。娃奶奶接娃回來,不高興地嘟囔著:「看看你兒子,都拉褲子上了。」我心裡一驚,趕緊帶娃到廁所,一看,可不麼,這便便稀稀拉拉地黏在內褲和屁股上,都已經快乾了。

我頓時覺得又心疼又著急,一時也沒好氣兒,問他:「你怎麼沒去廁所呢?老師不知道嗎?」兒子的小臉漲得通紅,支吾著說:「不知道,我……我忘了。」聽到兒子的回答,我差點暈過去。

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屁股粘著大便,還能安心的玩遊戲、吃晚餐的。且不說這熏死人不償命的味道,就說這熱乎乎的一團,他怎麼……能忘掉?「以前不都是憋著回到家里拉粑粑嗎,這次咋提前了?」突然走過來的爸爸,詐屍式地來了這麼一嘴,想幫兒子解圍。

我忍不住更加著急了。說起來,兒子入園都快一年了,就沒怎麼在幼兒園大便過,每次都是一回到家先找廁所。

「怎麼回事?怎麼每次都在家裡呀?難道幼兒園的廁所跟家裡不一樣麼?」

「你這麼問,我……我也不知道呀?」老公被我問的有點懵。

突然有一個念頭閃過:「娃不會有啥問題吧?」說完這句,我心裡咯噔一下。 當晚我就開始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但搜索到的信息,卻讓我更焦慮:「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心理有障礙。」

過往一些有關「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被欺負」的新聞,直衝入腦,整個晚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早上一起來,我黑著眼圈跟老公說:「我想給娃轉學,換個幼兒園。」

「不,我不換!」沒想到,老公還沒回答,兒子倒先急吼吼地嚷了起來:「我喜歡我們孫老師。」

按照他的說法,孫老師平時教他們唱歌做遊戲,他是很喜歡孫老師的。 看我著急的樣子,老公說:「今天我們先去幼兒園問問老師,了解下情況。」

教養,幼兒心理,幼兒園

02 為了搞清孩子便便問題

我們來到幼兒園,我和老公就立刻去找孫老師做了溝通。聽到兒子昨兒拉在褲子裡了,孫老師立刻先跟我們道了個歉,昨兒是她們班的勞動日,她帶孩子們去幼兒園的蔬菜基地做勞動,所以真的是沒有註意到。

聽老師這麼一說,我心裡也好受多了。可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呢?孩子怎麼這麼抗拒呀?孫老師說,這種情況,真的特別常見。班上幾乎80%的孩子都不怎麼在幼兒園大便。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會擦屁股,有的是因為怕麻煩,還有的是玩著玩著就憋起來,忘記了。

「以前,還有孩子說,怕熏臭了老師。」 她還幫我們找了一位幼兒園心理老師,跟我好好分析了下孩子不在幼兒園拉大便的問題。

孩子有了羞恥心 

別覺得娃小,什麼都不懂,事實上,孩子從3歲開始,就逐漸有了自己的人格和羞恥感。但他們希望自己給老師和同學們展現的都是「美好」的一面,所以,被認為是「髒」和「臭」代表的便便,他們自然不太願意呈現出來。

陌生環境裡缺乏安全感

人在陌生環境時,都容易緊張,尿頻,便秘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而對於缺乏心理建設的娃來說,「衝馬桶的水聲、蹲廁裡的大洞洞」,都會讓他們更緊張,所以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情緒。

不方便

咱們在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還會因為擔心「可能堵了人家的馬桶」而選擇憋著,娃也是有可能的呀。就說冬天,脫個褲子要里外三層,對於娃來說,這可真是個大工程。 了解了這些,我心裡突然覺得開朗多了。不過就像是「terrible 2」一樣,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而臨走,老師有句話,一下子戳中了我:「你有沒有註意到,面對回家大便的孩子,大人往往更焦慮,而這種焦慮情緒,是一定會傳染給孩子的。」想起我之前對娃的追問,和老公在這個問題上的持久糾纏,娃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做「情緒軀體化」,指的就是,當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又無法發洩時,常會藉由「異常的身體行為」來表達。從「媽媽,你別問了」「媽媽,我不知道」,到他突然的拉褲子,已經是娃在跟我發出了反抗的信號。

孩子雖然小,但感知力卻最是通透,父母越在意什麼,他們也會越緊張什麼。那些看似「為孩子好」的嘮叨,卻可能無形中成了孩子的「緊箍咒」。  想清楚這點,我心裡也鬆快了很多。大不了就不在幼兒園大便唄,能有啥問題!

我慶幸自己幸好和老師做了及時的溝通,是的,我心裡越來越有了底。

03我和孩子,與焦慮和解

晚上回到家,趁和兒子洗腳和功夫,我問兒子:

「媽媽經常提醒你要在幼兒園大便,你是不是不太喜歡?」

「是呀,你總這麼說,我都快煩了。」

兒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嗯,都說一個媽媽是500 隻鴨子,我還以為自己是個例外,沒想到,在娃心裡,這事兒是妥妥的。看著兒子撇撇的小眼神兒,我明白,這個結,讓孩子心裡有多重。於是,看著兒子有點委屈的小眼睛,我溫柔地說:

「媽媽以後再也不催你在幼兒園大便了。」

「真的?」

「嗯,真的,你願意在哪兒大便,就在哪兒大便,在家裡也挺方便。」

「是的,媽媽。」

看著兒子笑的露出兩顆小白牙,我也忽的如釋重負。 幾天過去,兒子依舊會回家大便,接下來,我強迫自己不去強調和嘮叨。只是會和他一起,輕鬆地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兒。

我還買了好幾本關於大便的繪本,晚上睡前會主動和孩子共讀,孩子非常喜歡,還和爸爸一起,討論各種便便問題。

「魚也會拉屎嗎?」

「拉屎的時候為什麼會放屁?」

「屎為什麼聞著臭臭的?」

兩個星期後,那天回家大便後,兒子竟主動和我聊起了他的「便便」。

「媽媽,你看我拉的這個像不像棒棒糖,一個大號的,一個小號的?」

「媽媽,為什麼我的便便裡面有紅色的瓜子?」

「媽媽,我們為什麼要拉屎呀?」

就像是連鎖反應一樣,我們從「便便」扯出了一連串的「便便科學」。現在回想起來,那天晚上,簡直就像一個魔幻的「便便主題派對」。而藉著兒子的光,我也越發覺得自己受到了「再教育」:我們成人總會對「性啟蒙」「排泄物」等難以啟齒,但實際上,這些東西,應該和打噴嚏、穿衣、吃飯一樣正常。

之後,兒子也越來越輕鬆了。 週末,我還和兒子還就「上廁所的情景」,玩起了角色扮演的小遊戲。我扮演一個「不敢在幼兒園拉屎」的小玩偶,然後一不小心拉了一褲子,正當我要難過的時候,兒子扮演的「媽媽」小玩偶上線了。

說實話,我還挺好奇他的反應的。但下一秒,可以說,兒子讓我非常驚喜。他不僅沒有批評我,還幫助我洗了屁股、換了褲子。甚至還說出了「拉褲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

看著兒子發自內心的大笑,我知道,他再也不會對此緊張和不安了。後來,再和老師溝通,連老師都有些驚喜,她說兒子已經隔三差五在幼兒園大便了,甚至在故事課上,還給小朋友們講起了「便便」的故事。而且,感覺孩子還看起來更加自信了。

想想為了娃的一泡大便,折騰的這些時日,我自己都忍不住要笑了。原以為是在跟娃的屎尿屁做鬥爭,沒想到,是要跟娃的便便做朋友。是呀,都是第一次當媽,不抓狂、崩潰幾回,哪能領悟到這層「絕味」真諦呢?

這些「啼笑皆非」的小烏龍呀,與其說是娃成長之路的必經階段,不如說是,我們成長為一名媽媽路上的必收小妖,也是老天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下午再接兒子放學,小傢伙三步並作兩步地撲向我,拿出一塊黑乎乎的小石子,嘿嘿笑著對我說:「媽媽,這是我給你的便便禮物。」

我一把把兒子摟進懷裡:「便便小超人,你真好啊~」

推薦閱讀
幼兒園分離焦慮、適應團體生活該如何是好?爸媽陪伴好重要!
為什麼寶寶總愛打媽媽的臉?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