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治療「過動兒」五項重點對策一次懂

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治療「過動兒」五項重點對策一次懂

親子
▲圖片來源:《暖男爸爸》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胡文龍

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家長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固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上課狀況,非常重要!根據家長本身觀察,以及老師課堂上對孩子上課表現的觀察,是調整治療的重要參考,並且在需要時可以尋求病友會的資訊及幫助。

過動症治療包含了行為介入、學校配合、心理介入、藥物及營養素補充等多個面向。治療決策需要雙親及孩子共同參與,每個孩子適合的治療方式都不太一樣,共同決定治療策略,可保證治療效果最大化。

治療前,要定出明確的治療目標:目標要是實際、可行及可測量的。實用的目標,例如和雙親、教師或同學關係改善;數學有進步;不和老師頂嘴等等,進步的過程可記錄下來,好做為前後比較。

一、要同時治療焦慮症、憂鬱症等共病

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過動兒都會合併像是睡眠障礙、焦慮症、憂鬱症等共病,因此一定要同時治療共病!舉一個研究為例:孩子改善了睡眠障礙後,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的症狀也會連帶大幅改善,這和我的臨床經驗十分符合。

學齡前兒童以雙親或老師給予行為治療為主,但如果症狀嚴重到使同學有受傷的可能性、甚至被幼兒園退學,或症狀嚴重到干擾共病的治療時,可考慮提前給予藥物治療。

二、減少分心的環境,尤其房間和書桌

不管是否有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美國建議六歲以上兒童,一天至少能運動超過一小時!運動除了能增加心肺功能,也可減輕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的症狀,並增加認知功能。

寫功課的環境要儘量減少干擾,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及書桌,書桌要收拾整齊,最好用不到的文具雜物,都要收到抽屜裡面。儘可能的話,唸書及做功課時,家長能陪伴在旁。

在教室的座位最好能獨立,而且在前排靠近老師處。此外,儘量減少玩手機、上網、電玩及看電視的時間,以免注意力缺失症狀更加惡化。重點是要製造一個減少分心的環境,才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狀。

三、減少食品添加物及過敏原

目前研究顯示,許多食品添加物,諸如色素、人工甘味劑及防腐劑等,確實可能使兒童產生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的症狀。限制孩子攝取到這些食品添加物,則可以減少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的症狀。此外,如果確定有對某些食物過敏,減少食用這些食物,也可以減少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的症狀。

四、別讓孩子曝露在環境毒素中

近年來,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盛行率(prevalence)在世界各國都在上升,美國在二○一六年甚至是一九九七年的兩倍!為何罹病的孩子會如此快速增加,是研究上一個熱門的課題。其中兒童曝露在環境毒素之下,可能造成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的課題,引起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一四年研究顯示,有過動症的學童,血液中鉛濃度較高,但汞及鎘濃度則和過動症關聯性不大 1 。二○一○年的文章則確定,一般美國兒童體內的有機磷殺蟲劑濃度增加,可能和過動症盛行率增加有關 2 。二○一八年最新研究則指出,兒童曝露在塑化劑雙酚A和過動症的發生有直接關聯性 3 。

五、藥物治療宜留意食慾減退及睡眠障礙等副作用

一般過動症的治療藥物分兩大類別:一為中樞神經活化劑(CNS Stimulant),另外是非中樞神經活化劑(Non-Stimulant medications)。中樞神經活化劑是一種擬交感神經藥物,可作用在中樞神經,刺激多巴胺及正甲狀腺素傳遞。中樞神經活化劑已被證明可以改善認知能力、課業表現,以及行為表現。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食慾減退及睡眠障礙,較少見的副作用尚有情緒障礙及嗜睡。

重點來了!有研究團隊擔心接受中樞神經活化劑治療的兒童,將來濫用毒品的風險可能較高;但是,後來同一團隊研究證實:接受中樞神經活化劑治療的過動症兒童,長大後反而較少濫用毒品!不過,如果是家長自行上網,查詢到了這些資料,會很難弄清楚這些網路資訊的來龍去脈,覺得莫衷一是而無所適從;更甚者,萬一只有看到前半段的「將來濫用毒品的風險較高」,肯定會自行下結論,堅持不給孩子藥物治療,以至於嚴重耽誤孩子的病情!

最常用的中樞神經活化劑,包括:利它能(methylphenidate, Ritalin)以及長效劑型專思達(Concerta)。有三十%過動症的孩子對中樞神經活化劑效果不佳,其中大多數是合併焦慮症或憂鬱症共病的患者。這時就要考慮使用非中樞神經活化劑:思銳(atomoxetine)、降保適(Clonidine)及壓適妥(Guanfacine)為其中最常用者,最適用於合併有習慣性抽動及妥瑞氏症共病的患者。

體重,兒童發育,營養

▲兒科好醫師1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最新整體療法&.兒童營養功能醫學

新自然主義】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兒科好醫師1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最新整體療法&.兒童營養功能醫學

推薦閱讀

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孩子健康的十二項環境及生活守則

孩子生病不一定靠藥醫!整體療法營養治療是「體重增加緩慢兒」的主要對策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