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我是一串不連續的跳躍!就像兒子的喜好,從癡迷恐龍、烏龜演變成雞母蟲、蝸牛
作者\王醒之
我永遠都會記得這件事,我很肯定那是他認得的第一個字。呃,至少是第一個複雜的國字。
那天,我們一起經過停車場的垃圾桶。四歲的他指著問:「爸爸,那是什麼龍?」我順著他肉肉的手指望過去,「吭?什麼龍?不是垃圾桶嗎?」但他固執地又問了一次。
「是看到什麼被鄰居丟出來的玩具嗎?」我心想。邊走近垃圾桶低頭順手撥弄了一下裡面的垃圾想一探究竟,說不定裡頭真躺了隻斷了手或腳的迅猛龍。
「裡面沒有啊!」我以為我的口氣已經明示他別問了,但他顯然不同意。堅持的個性一如我,非要打破砂鍋不可。我只好耐著性子再定睛看,原來,他看到的是貼在牆上的資源回收分類指示牌-保麗龍!他指認了「龍」,卻不認識「保麗」二字,所以心想怎的沒見過這種龍?
我啞然失笑。
在幼兒園時,所有人都稱他「小恐龍」,他愛龍成癡,人如其名。儘管每每在各種恐龍化石展中他都懾服於它們的巨大,嚇得難以靠近,但熱情卻又與日俱增。或許是種與敬畏並存的好奇,明明還不識字,但他「研究」著每隻恐龍,強記住每隻我唸出的龍名與讀音:暴龍、脊龍、偷蛋龍;雷龍、劍龍、厚頭龍……。而他自導自演的「恐龍大戰」讓每一隻加入的恐龍都能依其食性、身形、力量、叫聲安排得合情合理絲絲入扣。唯一不變的情節就是總會有一隻慘敗,從未有一局平手。
孩子總是透過遊戲連結現實與想像,從而來回構成自我,但他連睡覺都還抓著異特龍。
當他眼裡閃耀著光芒,驕傲地對我宣佈:「爸爸,恐龍其實現在都還活著喔……你知道嗎?所有的鳥都是恐龍變成的!」我知道他巴不得把我拉進他的世界,把牠們一次推到我面前;而他知道我也願意,願意隨著他馳騁穿梭一億五千年的演化。
可惜好景不常,那些我才逐漸熟悉的大小恐龍,他竟然移情別戀說放就放了。就像玩具總動員那些「被撒手」的玩具,我也同感失落。
原來,他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各種小動物,舉凡鍬形蟲、獨角仙、步行蟲、馬陸、螞蟻、跳蛛,不論死活只要在視野中出現他都定睛細看,果如沈復《兒時記趣》所說「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彷彿他的視線總是伏地而行,走著走著冷不防就會蹲下來;不僅如此,這樣的「物外之趣」還要帶回家,土裡的雞母蟲、高麗菜上的菜蟲、水裡的小魚烏龜、蠕動中的麵包蟲、螳螂蝸牛……咱們什麼沒養過?到最後連雞蛋都還自己孵,只因為他想要「當爸爸」。
這幾年,有多少蟲魚在我們家香消玉殞我都不記得了;令我糾結的是同情心,但令他執著的是好奇心。跟著他探索生命、開展世界,我彷彿同步在為自己的童年補課。
前幾天,他正經八百跟我說,「爸爸,我發現了一件事……我發現我不會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但是我會知道我在感覺什麼!」這段前言不對後語的重大發現,瞬間讓我讚嘆並擁他入懷。因為他發現了自己不但有忖度人心的能力,還開始學習反觀自己。
從四歲到六歲、從「龍」到「蟲」到「我」,這是何等神妙而獨特的變化?「自我」對於他而言簡直就是個動詞、就是探索的同義詞。生理與認知的交織發展、由外而內的人我關係,他的成長就像是串不連續的跳躍,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美感,我與有榮焉。
【王醒之】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不滿14歲兒遭校長當眾「體罰」!他氣炸:怎麼可以巴頭?那是一個人的自尊
父母每天都有接不完的挑戰!小四女兒作業本佈滿200顆「比米粒還小」的蠅頭小字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盤點常見幼兒傳染病類型!補充8種營養素提升免疫力,降低染疫感冒風險
疫情期間再加上病毒越來越多,相信有小孩的爸媽,對於孩子健康非常緊張。嬰幼童容易感冒的原因是什麼?...
2023兒童連假攻略!省荷包就看這一篇,免費入園景點快來收藏!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2023兒童節連假即將到來,5天假期該帶孩子去哪玩又能省荷包? 許多博...
新生兒不必每天洗澡?新手父母必讀的嬰兒洗澡指南,4大注意事項別忽略
剛出生的嬰兒身上有益生菌,不急著馬上洗澡,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皮膚屏障,建議每週洗澡 2﹑3 次即...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