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小學生筆記1:一張52分的數學考卷

小學生筆記1:一張52分的數學考卷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小學生筆記1:52分的數學考卷

多零題筆記技巧1: 箭頭與分支,字能少就少。

直式計算筆記技巧2: 記下自己犯的錯。

應用題筆記技巧3: 記錄思考/推理過程。

計算技巧筆記技巧4: 整理出自己的小撇步。

 

男孩今天回家不開心,探聽後,怯怯地說:「老師今天考了一張很難的考卷,成績最好的四號同學也都只考了七十幾分。」

「那你呢?」「只有52分。」你不要跟爸爸說,也不要讓別人知道。

他願意跟我說,信任我,我很安慰,要我保密當然沒問題。根據我對他的認識,男孩不是不會,一定是散漫和計算錯誤,再問他一下錯了什麼,他的回應也是如此。

「好,那我們把考卷拿出來好好的檢討一下吧!」

看他沮喪懊惱的樣子,我覺得很好,表示他在意,而且如此低的分數也才能狠狠打擊他的不在乎,否則之前八十幾分,他都覺得粗心不是什麼嚴重的事。現在他終於願意面對了。

攤開考卷,我們一題一題來。

 

多零題第一大題填填看:

已知 78 x 13 = 1014,求 780 x 1300 … 等於多少?48000 / 600 = 4800 / ( )5400 x 300 = 54 x ( ) x ( ) = ( )

這些題目根本不用計算,完全是在考乘除法時,零要怎麼辦?

他懂乘法時零要加起來,除法時要消去,但卻不太能掌握變化後的題目。我出幾題讓他練習,得到結論:乘法時零要加起來、除法時零要消掉。

請他寫入筆記。他打算一個字一個字寫,我阻止他:這樣「不好看」。想想可以怎麼簡單點表示。轉譯成用分叉箭頭表示兩種狀況:

現在看,去掉(一) (二),還可以更簡單點。筆記就是要愈簡單,愈好看。

筆記技巧1: 箭頭與分支,字能少就少。

 

直式計算六題直式計算錯了三題。

「一半都錯,為什麼?」「計算錯誤。」「乘法背錯?」「不是。」

原來是數字沒有對齊導致看錯、進位數沒寫好看錯。都是「看錯」。

而且當我要他重做一次第一題時,他看了題目 1580 x 606,口裡念著兩個數字,準備在紙上計算的卻是 1580 / 606!

重做錯誤三題後,他自承:每個數字要一樣大、一樣高、一樣寛,才不會看錯。進位數要小寫在固定位置才不會造成干擾。

我補充:注意看是乘法還是除法!他自己還在筆記上,多加了「重要」兩字。

筆記技巧2: 記下自己犯的錯。

應用題每個數學單元總會有一些固定題型,掌握這些基本題型,學習就有信心。第一題應用題就是很典型的基本題型,他要能識別出來。

題型1

他能自己把文字題目轉譯成三個解題步驟:

筆記技巧3: 記錄思考/推理過程。

題型2某數要加/減多少?才能被整除。

轉譯成兩個解題步驟,用 A、B 代表商及餘數。若問減多少答案就是餘數,若問加多少要再做個減法。

沒想到他對用 A、B 代表商及餘數很自然地接受,這便是國中要教的代數囉。

 

計算技巧他說考卷題目有兩面,題目多、時間不夠、寫得很趕。我提醒他,數學練習少就生疏,有時看題目就花了不少時間,更別說開始算了。如果認真想,其實並不是每個數字都需要拿來「硬算」。

比如說上面這題裡的46萬,不用真的拿 460000 來算,因為除數 8000 有三個零,想想你筆記的第一條:除法時零可以消掉。 460000/8000 其實就是 460/8,馬上視覺上就輕鬆許多。

於是我們再寫下第五條筆記:好算好快 → 不會錯。

筆記技巧4: 整理出自己的小撇步。

結論筆記就是要愈簡單,愈好看,也才愈能抓到重點。

檢討完整張數卷,男孩微笑,放下心中一塊大石。

在湯裡加鹽,在愛裡放責任:https://sophiesoup.blogspot.com/2022/10/boy-is-taking-notes-1-math.html

小學生筆記術參考:

精華/必讀:筆記策略的教與學 柯潔茹(臺南市立大灣高中)https://j108in.knsh.com.tw/Upload/Artical/60/%E3%80%90%E5%9C%8B%E6%96%87%E3%80%91%E7%AD%86%E8%A8%98%EF%BC%8C%E9%96%B1%E8%AE%80%E7%90%86%E8%A7%A3%E8%B6%85%E8%83%BD%E5%8A%9B.pdf

小學生筆記術(上):學做筆記,從用符號、表格轉譯課本知識開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950

小學生筆記術(下):不只社會科!用時間軸、地圖助攻各科學習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996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Sophie

餵飽家人肚子時,也要餵養自己的心。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