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瓣膜心臟病:二尖瓣脫垂!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胸悶、胸痛
作者\王健宇
大概在三、四年前,一位將近六旬的女性病患來診,說到自己的更年期約在四十多歲時就來報到,當時就有一些身體發熱、臉部潮紅等不舒服的症狀卻不以為意也沒去處理;就這樣也過了快七、八年,但最近持續感到胸悶、胸痛,心想是否又是更年期的影響,這才到婦產科就診,但看診醫師做完檢查,一看報告就一口回答:「你已經早過了更年期啦!這種症狀比較像是心理問題,幫妳轉診身心科。」
不料轉到身心科門診後,醫生看診後立刻診斷她可能是得了憂鬱症,從來不覺得有憂鬱感覺的她實在很不能接受……。
身在醫療院所多年,深刻體會到「醫者仁心」的重要性。醫生儘管具備優良的醫術,對疾病做出超級迅速、又正確的診斷,也有精確治療的方法,若無法同理病患及家屬的心理感受,站在關懷的角度把病情與進展說明清楚,對病人恐怕又會造成另一個層面的不舒服。
所以隨時自我警惕、勉勵,期許能夠和病患一起努力,讓他們身心健康都能有所改善。行醫二十餘年,還未必已達到此種境界,也偶爾心直口快,造成病人、家屬不安,在此以「醫者父母心」為座右銘,與醫界同好共勉之,期待醫病關係能更好!
認識最常見的瓣膜心臟病:二尖瓣脫垂
臨床上不少病人都跟上述個案一樣,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都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所以提醒廣大的病人們(patients)要有耐心點(patient)。胸悶、胸痛是門診裡十分常見的症狀,而可能導致的病因也有很多,如果再加上病人對醫師的判斷有質疑時,常常就會發生「有醫生,看到沒醫生,從診所看到醫學中心,看遍各大醫學中心」的情況。
常遇到過胸悶、胸痛的女性,被婦產科醫師說是因更年期荷爾蒙缺乏,病人如果相信並接受診斷,心情就應該會先好一半;接下來只要持續配合治療,服用荷爾蒙藥物,病情又會好一半。要是先擔心醫生診斷是否正確,又擔心用藥可能有副作用,而不想吃藥。病情一路拖下去,最後不只持續不舒服,就連周遭的家人也受影響。若有胸悶、胸痛不適,可先求診心臟科、胸腔科,做完相關檢查後,發現都沒重大問題,病人通常會霧煞煞地糾結到底該再看哪一科?我的建議是把所有的資訊彙整後,向家庭醫師諮詢。
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心臟疾病,以二尖瓣脫垂最為常見。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主要是心臟二尖瓣的結構異常,一般說來輕度的二尖瓣脫垂病人絕大多數沒有症狀或非常非常輕微,且不需特別治療。因為現在超音波機器靈敏度、準確度很高,幾乎每個去做檢查的報告出來都會有些許輕度的二尖瓣脫垂,還有10%至20%的人是中度,通常會因為胸悶、胸痛而跑去檢查的人,多為二尖瓣中度脫垂者;甚至還有合併三尖瓣脫垂的(左心房和左心室間的瓣膜稱做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間的瓣膜則是三尖瓣)。
結構的異常,二尖瓣脫垂病人會因為心臟血流不順,而感覺胸悶不適,大多在無法預測,且在不固定的情況下發生,甚至是什麼事都沒做的靜止狀態下,就產生不舒服症狀。先天的心臟二尖瓣脫垂雖無法痊癒,但隨著逐漸成長、適度運動,病情加重的機會不大。二尖瓣脫垂在所有的心臟疾病中並不算嚴重,但仍要小心,有些人可能因體重過重或其他不明原因而病情惡化,因此定期的追蹤很重要。
要確診二尖瓣脫垂,除一般的問診、聽診、胸部X光和心電圖檢查以外,最關鍵的檢查是心臟超音波,症狀不嚴重不須使用藥物,要是發生不適感,適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可讓症狀緩解,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紅樓夢裡林黛玉的「揪心」,和西施的「捧心」,可能就是心臟二尖瓣脫發作。那東施呢?應該是失眠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的吧?
二尖瓣脫垂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上一篇提到暈眩症狀和自律神經失調互為因果的關係,胸悶、胸痛也是這樣的狀況。常碰到病人發生胸悶、胸痛跑來診間,做完問診或檢查後發現沒有異狀,就會說:「我覺得跟醫生你聊完天病之後,身體感覺好很多了!」
不同於二尖瓣脫垂,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胸悶和胸痛,大多是在患者緊張時發生,二尖瓣脫垂病人儘管是在平靜時感到胸部緊悶,接著就會開始焦慮緊張,促使交感神經興奮,結果不適症狀就變得更嚴重;還有很多病人是先健康檢查確診為二尖瓣脫垂後,三不五時便擔憂認為自己好像會發作,結果就常常發生胸悶、胸痛。
二尖瓣脫垂和自律神經失調雖然是不同發病機轉,卻很容易互為因果,「雞生蛋、蛋生雞」交互產生。搞到最後,病人都分不清是二尖瓣脫垂,還是自律神經失調,這兩者又很容易合併發生,尤其病人往往在還未診斷出自律神經失調之前,就以為自己心臟有毛病,可能是有大毛病,因過度憂懼又導致症狀加劇。
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日常生活甚至工作都帶來困擾,經專科檢查後發現只有二尖瓣脫垂,而且屬於輕度時,就可以先放下心中這個「小石頭」,考慮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的方向去諮詢醫師,而非跑遍各大醫院心臟科做檢查,時時擔心自己的心臟到底怎麼了。
另外,也對一些病人常有的迷思稍做澄清,很多人一胸悶、胸痛,就憂心忡忡地問:「會不會是心肌梗塞啊?」通常心肌梗塞的胸部症狀,比較悶痛,且偏向輻射性的疼痛,這種悶痛會像一塊石頭壓著胸口,經常發生於凌晨、天氣變化或情緒有變化,或是在勞力活動、吃飽飯後等特定狀況。
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要注意胸悶、胸痛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自覺胸口不舒服時,都不應輕忽,必須立即就診。一想到新冠疫情期間,一個月內轉診三個心肌梗塞的病人去醫學中心作心導管、放支架,心中有點害怕。
建議病人們,自己若察覺到目前的胸悶、胸痛發作的頻率或症狀,都跟以往相比變得有點嚴重時,應製做詳細記錄。例如這些病癥持續多久,是兩天、兩週,還是一個月?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每次感覺不適的時間長短?多久痛一次?有沒有哪些因素會加重或減輕症狀,像是喝完咖啡後,或前一晚睡眠不足時?無論是二尖瓣脫垂、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凡經醫師判斷需服藥的,吃藥和追蹤都要做,特別是現在手機都有方便的APP軟體可記錄變化,期盼大家都能當個上道――自己會做足功課――的好病人。
推薦閱讀:
「自律神經失調」治療之路:撐不下去不是自己不好,只是我們過度使用自己了!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又該如何檢查測量?
【出色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孕婦保健食品補充順序一次看!8大孕婦營養品、孕期營養三階段這樣補充
許多孕媽咪得知懷孕後經常困惑:「孕期營養如何攝取?怎麼挑選孕婦保健食品?」寶寶在孕媽咪肚子裡將近十個月的發育過程...
比滴雞精更厲害!全植物配方補氣飲
每次和旁人談起我一天的行程,很多人好奇,全年無休一打三的我每天六點起床開始忙三個小孩,中間還穿插四處講課、寫教案...
牛奶、奶精及煉乳含有多少脂肪與乳糖,營養師一次告訴你
喝茶或喝咖啡時,很多人喜歡加入牛奶、奶精或煉乳來增添風味。然而,這些添加物在健康方面有何不同?該如何選擇才能既滿...
失眠恐是體內「甲基化失衡」惹禍!快改掉5個壞習慣
作者\優活健康 你有聽過「甲基化」嗎?甲基化就像基因表達的開關一樣,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
我要回應
2020-10-09 10:28:31
2020-10-08 09:13:28
2020-10-08 04:35:28
2020-10-08 00:44:02
2020-10-08 00:40:34
2020-10-08 00:18:15
2020-10-08 00:03:53
2020-10-07 23:14:06
2020-10-07 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