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幫出生25天的嬰兒換肝,仁醫劉君恕:不放棄任何機會,病患才能活下去!

幫出生25天的嬰兒換肝,仁醫劉君恕:不放棄任何機會,病患才能活下去!

器官捐贈,生命教育,健康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CMoney理財寶

很多人說,器官捐贈是在延續大愛,但對移植醫師而言,器捐只是為了救治病人,經過評估後,在當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當病人器官衰竭,內科治療已經無法挽救生命,或無力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器官移植,可能就是唯一的活命辦法。

劉君恕是北榮的兒童外科醫師、器官移植外科主任。1990年才踏入北榮擔任住院醫師的他,如今已是活體肝腎移植的權威。他曾率領團隊遠赴越南協助肝移植手術,寫下越南最小年紀肝移植紀錄,受贈者是年僅11個月大的女嬰。去年五月,更創造國內歷史,成功為出生25天的男嬰完成肝臟移植。

我做肝腎移植已經有十八年的經驗,到現在,還是覺得壓力很大。一般醫師只要針對疾病治療,解釋病情和開刀成功率就好,但活體移植不一樣,要額外擔負的是捐贈者的安全。為了讓病人活下去,我還是會勸他們做活體移植,勸不成就算了,勸成了,等於是把壓力往自己身上壓,好像手術非成功不可。

有時候,跟家屬和病人解釋換肝過程,病人還好好的,家屬就會聽不進去,覺得我在觸他們霉頭。但急性肝衰竭就是這樣,病人會在短短三五天內倒下去,家屬慌了,才回來找我,那時候病人都已經插管、洗腎,狀況變得很差,沒有即時換肝,不可能會醒過來。

當家屬問我手術會不會又失敗?我能怎麼回答?記得有次幫病人做活體肝移植,手術後沒多久,病人身體就產生排斥,剛移植過去的肝立刻壞了,家屬只能趕快找弟弟來捐。可是第二次移植還是一樣,病人陷入昏迷,送進加護病房洗肝洗腎。

我們只能讓他排在大愛捐贈的第一順位,等看看第三次移植機會。

一個星期後,晚上十一點多,捐贈者真的出現了,我趕快通知病患的太太,但電話那頭,她只問我一句:「醫師,如果這次手術,我老公沒死,他會不會腦子受損?一輩子躺在床上?」我能怎麼回答?我知道她的疑慮完全是對的,一個月內做三次移植手術風險真的太大了。

我不能跟家屬保證這次移植會成功,也不能預知手術後,病人會不會變成家人的負擔,可是我也知道,不開刀,病人就是會往生。那時候,我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半小時內沒做出決定,器官就會順位給下一個在等的人,所以我只跟家屬說:「妳不給他機會,他一定會走。我不敢保證妳擔心的狀況不會發生,但只有動手術了,妳先生才有活過來的可能。」

手術後來成功了但病人恢復得很慢中途還做了氣切,在醫院住了整整八個月。到現在,八年了,身體狀況好的不得了,每次回診,都會感謝我當時的堅持。因為這個病人,我常提醒自己,很多事情不要輕言放棄,病人才會有活下去的機會。那八個月壓力有多大?都不重要了,只要看到病人醒過來,走著回家,那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器捐救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家庭。人生走到盡頭,都難逃一死,不想做器捐的人,有很多是覺得會被開腸剖肚,不要擔心,醫師最後一定會把身體修復得很乾淨漂亮。

我知道,器捐在台灣不好推動,像我太太整天看我這樣救人,也還是捨不得我簽器捐,但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一個人如果捐六個器官,就可以救活六個人,這背後代表的是會有六個,甚至是更多的家庭受惠,那個力量是很龐大的。

器官捐贈,生命教育,健康

談起因移植而重生的病人,劉君恕的雙眼閃耀著光芒。 圖/CMoney影音組

那天,和劉醫師聊到他對器捐的期望,他沒多想,就說自己能做的只有「以身作則」。他把病人的健康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要讓後輩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榮譽感。看著每一個因移植而重生的年幼孩子,所有的辛勞,似乎就不足掛齒了。

本採訪與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合作。支持器捐,一起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https://www.torsc.org.tw/

推薦閱讀
「如果爸爸媽媽死了我怎麼辦?」關於死亡,陳安儀這樣跟孩子解釋
死亡不用成為禁忌,善用「擬人化」與孩子討論

理財寶-理財】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幫出生 25天的嬰兒換肝,救回一命… 仁醫劉君恕:不放棄任何機會,病患才能活下去!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CMoney理財寶

CMoney 理財寶。提供投資分析工具,期望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也在「投資誌」、「理財寶」2 大粉絲團,分享理財、投資等等各式各樣好文章。除了「理財」,更要「投資自己的腦袋」!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