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從今天開始減肥!但瘦身之前該問自己是否擁有「瘦商」

從今天開始減肥!但瘦身之前該問自己是否擁有「瘦商」

運動,減重,減肥
▲圖片來源:《男排女將》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楊沁弦

「瘦商」,你有嗎?

有些人智商高,有讀書的天賦,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甚至在學習之餘還能有時間和精力去打遊戲或者遊歷世界,但「普通人」卻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圖書館或者通宵熬夜複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所以,面對瘦身這件事,我們首先需要具備的是啥?

是「瘦商」!瘦商高代表你能把生活和瘦身這兩件事運用自如而且充分融合。

什麼叫「瘦商」?  

「瘦商」,其實就是一種對吃的認知。

以我為例,我從小就是個胖子,每次出去聚餐都會默默「搶吃」。走進一家餐館,我會先觀察,服務員會從哪個位置上菜,然後我會自然、不慌不忙地坐到這個「食王之位」。這樣就第一時間搶到最好的那塊肉。

瘦身成功前我對食物總有一種「擔心吃不到、吃不夠」的認知,所以吃飯時我都吃超快,經常一不小心就吃太撐。但同桌中總會有一個瘦子,他會說:「啊?那道菜我都還沒吃到呢,怎麼就沒有了?可不可以再來一份?」聽到這話,我心裡就會偷偷樂不可支。

而當這道菜再次被端上來後,我發現那個瘦子其實只吃一、兩口,而我,又默默吃了很多。經過認真研究後我才知道,這種差別源於對食物的不同認知。

從小不正確的認知決定了我和食物之間的糟糕關係,我很難細嚼慢嚥,總控制不住自己地吃很多,於是越吃越胖。而瘦子因為對食物有強烈的滿足感,所以他吃的時候會細細品嘗,但絕不多吃。而我吃得再多也無法說出肉的滋味如何,我只是努力把肚子塞滿。

從小我就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她特別喜歡吃美食,但卻是個瘦子,經常帶著我去找美食,她雖熱愛美食,但每次狼吞虎嚥、迅速完食的那個人總是我,而她則是一邊吵著要吃到最後,一邊又吃不了幾口就放下筷子。

「瘦子都是這樣吧?」我心裡如此想著,所以也曾試著模仿瘦子們,逼自己吃飯多嚼幾口,盡力克制住想吃的欲望,努力不把蛋糕吃光,但我總覺得很彆扭,還是很想吃光它。

後來我終於知道:瘦子的飲食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認知造就了行為,如果沒有認知,只模仿行為,註定無濟於事。

從小到大我對食物的認知就是:「我胖,所以平常得克制,聚餐時就要把握機會多吃一點,不然聚餐過後又要限制飲食了。」、「下周要開始瘦身了,如果這周不多吃一點,以後不能吃飽了。」、「趁過年如果不多吃點,就又要等到明年才能儘情吃喝了。」因為總被人說胖,我就對自己說:「米飯不能吃超過兩碗」,但會在添飯時偷偷把碗裡的米飯壓緊、壓實。

對食物有正確的認知和學會與食物相處,就是「瘦商」。

「認知決定行為」,所以要先有認知才能知道如何做,故本書前三章會先講認知和觀念,從第四章開始才會講真正的方法,不只是運用在瘦身而已,正確認知決定了在日常應該怎麼吃飯,以及是否能夠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身體。

飲食習慣正確了,瘦身就是「順便」做到的事。

「瘦商」還包括:

一、對健康飲食知識的認知,例如基本的營養素,哪些食物含有這些營養素,吃進去的食物如何影響代謝等等。

二、瘦身期間心理調節的方法。其實心理問題也源於認知,有一種療法就叫認知心理療法。這些在章節裡都會和大家分享。

不堅持固有認知,才能提升「瘦商」

我知道很多人是不願意聽大道理的,肯定覺得為何不乾脆給他一個食譜,直接按照食譜吃就好。這就如我以前一般:試著模仿瘦子的行為,但那不是真實自己的想法,並無法長久。我們需要改變的是認知,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夠做出發自內心的行為。我的認知轉變是從生酮飲食開始的。傳統認知一直告訴我,要少吃多動,吃太多肉會變胖。

但每次試著瘦身或斷食3 天左右,我就會受不了了,無奈之下才決定試試這個所謂的「吃肉瘦身法」。我每天大魚大肉,原想著胖就胖吧,可結果卻瘦了,50 天瘦了將近15 公斤。這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這是我的「瘦商」的第一次提升。

我實行生酮飲食的前兩周,每餐都會先吃一大碗肉,當然也會吃很多蔬菜,很快就瘦了5-6 公斤。那時候甚至一度吃肉吃到有些噁心(這其實是生酮飲食引發的一些生理反應,慢慢就適應了),而且人生第一次我對肉的渴望減少了。

但我知道明天還能吃到很多肉,直到飽為止,因此我逐漸建立了對食物的安全感。我在這樣的認知改變中,慢慢修復了我與食物的關係。

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該和我用一樣的方法,也不一定所有人都適合用生酮飲食來瘦身,確實也有很多人在生酮飲食初期,由於身體大量排水,流失電解質又沒有及時補充,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如全身無力、肌肉痠痛、偏頭痛、失眠、心悸、便祕等,這些如果先做好生酮飲食的前期準備是可以避免的。

我並不是鼓吹生酮飲食很完美,只是想表達:沒有正確的認知觀念,會誤會很多事。例如。瘦身還有個「控糖」、「減糖」的觀念。有些人有「低血糖」的狀況,大多數人都覺得吃糖就可以解決低血糖的問題,卻不知道引發低血糖可能正是因為「吃糖」,讓血糖過度波動而造成的,以至於很多有低血糖症狀的人跟宣導低糖飲食的人吵起來,指責對方不考慮他人的健康。其實這就是認知造成的分歧。

如今我與食物的關係非常「融洽」。我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大多數時候我一天只需要吃一餐,這沒有忍耐,只是因為吃多了反而覺得身體不舒服。而且食欲非常穩定,看別人在一旁吃飯,內心也可以毫無波瀾。

消耗熱量就能瘦?

「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的熱量,就一定能瘦」,應該沒人反對吧?

我們計算熱量缺口(熱量赤字)時,通常是計算當攝取熱量低於消耗熱量時,身體的熱量缺口就會累積,最終達到瘦身效果,這也是大家對瘦身的傳統認知吧?但因為身體往往有自己的運作,由它決定吃進來的食物要吸收還是代謝排掉,而且每個人狀況也不同。

例如有些瘦子吃多,但依然很瘦,因為身體或許用了各種我們不清楚的方法把熱量「排」掉,而不是儲存起來。

我採訪過一群吃不胖的人,發現他們都是吃多了以後感到身體燙燙的,那是身體在提高代謝,也就是在「浪費」熱量,所以你攝取的熱量不一定完全就被身體吸收了。

還有一個誤區是儲存和消耗上:我們認為多吃就會多儲存,少吃、多動就會消耗、燃燒脂肪。但實際上有些人吃很少,也大量運動,但體重卻掉得很慢,頭髮掉得很快,這是因為身體要找一些方法來「節能」,而不長頭髮就可以省下很多能量,不來月經也可以「節能」,免疫力下降也可以「節能」。

所以,我要傳達的不是「能量守恆定律」有誤,而是能量在身體的「黑匣子」裡經歷了什麼是很難清楚說明的,不能直接地以簡單的數學思維去瘦身,因為身體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講道理。

只有當我們吃好、喝好、睡好了,身體才會開啟講道理模式;但如果我們老是逼迫它,比如少吃多運動,那就會直接開啟不講道理模式。

身體的不講道理模式可能是這樣:「比如你節食,每天只攝取500 大卡熱量,但運動加上基礎代謝需要消耗1500 大卡熱量,但身體會把今天這500 大卡熱量先全部儲存起來,以預防明天沒有進項,至於今天必須消耗的那1500 大卡,不然就掉點頭髮吧,或者讓腸胃休息一下,別蠕動了,大便就不排了,先節能。」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該做的是把身體調整到講道理模式,然後再去上數學課。當然,以上這些或許不一定就是正確答案。

因為身體的機轉太複雜了,吃進去的食物、攝取的熱量該如何使用、用在哪裡,該代謝掉還是儲存起來,甚至變成其他東西,肉眼是看不見的。但有一點不變,一定要尊重身體、尊重食慾,而這一定是要成為瘦子之前必須有的態度。

瘦身,飲食,身材

▲穩瘦:培養你的「瘦商」,觀念對了就順便瘦了

幸福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穩瘦:培養你的「瘦商」,觀念對了就順便瘦了

推薦閱讀

城市中的『忙裡偷閒』:放下繁忙、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愉悅

睡眠品質不良可能源自於飲食習慣!精油秘方教你滋養腸胃又好睡!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