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皮膚癢又不能吃藥這麼辦!
小君在生完五天來門診找我,一看脖子以下全身都是一片片浮起的深紅風疹塊,下肢還抓出結痂及色素沈澱。她說:「我以前皮膚很好,都沒有過敏,懷孕後期肚皮開始出現皮膚癢。原以為生完就會好,到現在還是全身癢的不得了,完全睡不好!又因哺乳又不想吃西藥,昨天喝了一碗月子中心的藥膳,皮膚情況更嚴重了!那豈不是坐月子的補品都不能吃了嗎?」
小君的脈象弦滑數,還伴有口乾舌燥、便秘、乳腺不通、脹奶等情況。我建議她先停所有家裡煮的補品與月子中心藥膳,並針對體質開藥。持續服一個月,做完月子皮膚漸回復正常、乳汁充足、大便通暢。
門診中常遇到媽媽在懷孕不同時期全身癢個不停,甚至嚴重影響到睡眠及日常生活,實在是苦不堪言,西醫一般使用類固醇及抗組織胺,往往用藥時症狀改善,但停藥後會再發,B級藥物雖然相對安全,但也不能長期服用,仍會對媽媽與胎兒產生副作用,例如:致畸胎、懷孕期間感染性疾病、妊娠紋等等,此時中醫介入治療會有更佳的效果。
妊娠身癢表現就是皮膚癢,但原因卻有很多種,需認真鑑別,有些單純、預後良好,但有些會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健康及生命,如懷孕皰疹、皰疹性樣膿皰病等。若遇到上述有危險性之懷孕皮膚病,則需要轉介西醫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一、多形性妊娠疹 (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PUPPP)
懷孕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好發在懷孕最後三個月,通常呈現一顆顆紅色癢疹或蕁麻疹樣一片片的斑塊,通常開始於腹部,之後散佈到大腿、臀部及手臂附近,通常不影響臉部。原因不明,但與荷爾蒙有關。大部分在分娩之後會恢復正常。症狀最嚴重大約一星期左右,治療以局部塗擦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為主。
二、孕期癢疹 (Prurigo)
也很常見,發生率約三百分之一,不連續、搔癢、破皮狀的丘疹在手臂、大腿的外側,手掌及腳掌的背側。分娩後可能會持續3個月,原因不明,但臨床上和異位性皮膚炎類似。治療以局部塗擦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為主。
三、搔癢毛囊炎 (Pruritic folliculitis)
發生率約三千分之一,搔癢性、約2~4mm囊狀丘疹,分娩後二個月內會緩解,好發在腹部、背部、大腿及手臂。臨床上和青春痘類似,可視為一種荷爾蒙導致的痤瘡,治療可用10%的過氧化苯及1%的皮質醇。
四、懷孕皰疹(Herpes gestationis)
發生率約七千分之一,是懷孕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通常呈現強烈癢感、蕁麻疹樣斑塊,且會有特有的緊繃「水皰」在軀幹及四肢。懷孕後期會緩解,但分娩時會復發。分娩後有可能持續數月到數年。嚴重的需要全身性的類固醇,輕微的可用局部塗擦類固醇藥膏。
五、孕期肝內膽汁鬱積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發生率約0.02% ~2.4%。全身強烈癢感,但通常除脫皮外,並沒有明顯的癢疹,初期可能只有局部或夜間癢感。多發生高齡產婦或多產婦。通常分娩後會緩解,但會跟隨著再次懷孕而復發。通常會合併疲勞、噁心、嘔吐及食慾不佳,肝功能可能稍微偏高,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異常的LDH、Alk-P、AST、ALT、膽固醇及膽紅素升高等。原因與高濃度雌激素及黃體素導致膽紅素廣泛分泌有關,有家族遺傳史。治療以軟化劑、止癢藥水或弱的局部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
六、皰疹性樣膿皰病( Impetigo herpetiformis)
較少見,通常可見有廣泛的膿皰併有紅斑及鱗狀化,可能併有發燒、噁心、嘔吐及白血球增加。如果併發低血鈣,可能會有導致癲癇、譫妄等。症狀通常不會因分娩而改善,臨床上易呈現類似膿皰性牛皮癬。
懷孕皮膚癢的中醫觀點
《沈氏女科輯要箋正》:「妊娠病源有三大綱:一曰陰虧,精血有限,聚以養胎,陰分必虧。二曰氣滯,腹中增一障礙,則升降之氣必滯。三曰痰飲,人身臟腑接壤,腹中遽增一物,臟腑之機括為之不靈,津液聚為痰飲。」
妊娠身癢的發生,是因為懷孕期全身陰血下注子宮來養胎,導致母體血脈相對虧虛;而血虛會導致肌膚失去血液潤澤,即所謂中醫所說的生風化燥;又因胎兒漸漸長大會阻礙母體代謝循環,導致氣機失調,水份代謝失調,化生濕熱,薰蒸肌膚,發為黃疸或皮膚發癢。
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1. 血虛風燥
症狀:皮膚癢、乾燥有白屑、均裂,疹色淡紅,晚上睡覺特別癢,或勞累時加重。同時伴有:血壓偏低、心悸頭暈胸悶,煩躁失眠,面色蒼白,舌質色淡,脈沉細弦等表現。
治法:養血潤燥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丹皮、荊芥、防風、川芎、白芍、生地、首烏、女貞子、白蒺藜、白蘚皮、旱蓮草)。
2. 肝膽鬱火
症狀:皮膚癢疹色紅突起,個性緊張壓力大,心煩易怒,胸悶脅脹,容易便秘,口乾舌燥,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清肝利濕止癢。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茵陳、炒梔子、炒丹皮、鉤藤、白蒺藜、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炒柴胡、制大黃、地膚子)
3. 濕熱
症狀:周身皮膚癢,癢疹抓破出水,或是癢疹不明顯,伴目膚偏黃,胸悶心煩,食慾不振,胃悶嘔吐,容易疲倦,嗜睡,尿色偏黃或茶色,舌紅苔厚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茵陳五苓散加減(茵陳、鉤藤、豬苓、茯苓、白朮、澤瀉、炒荊芥、地膚子、白蘚皮、白蒺藜、炒丹皮、炒穀芽)
4. 風熱
症狀:全身皮膚搔癢,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浮起的膨疹,疹塊出現後又消失,發無定處,尤以上半身明顯。疹塊色紅,得冷減輕,遇熱加重。同時可伴見頭痛、肌肉酸痛、咽喉腫痛、感冒等症狀。舌紅苔黃,脈浮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止癢。
方藥: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當歸、牛蒡子、桑葉、生地、苦參、地膚子、蟬蛻、生甘草)
5. 陰血虧虛
症狀:癢疹出現日久、皮膚乾燥、常有抓破的血痕存在、色素沈澱。搔癢的發作大多在夜間、勞累後加重,同時伴有眠差多夢、腰酸、夜尿、眼眶暗沉、唇色深、舌瘦苔少、細等症狀。
治法:補養陰血止癢。
方藥:四物湯加減(當歸、仙茅、荊芥穗、防風、白芍、熟地、川芎、知母、黃柏、仙靈脾)
結論
中醫治療懷孕皮膚癢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副作用較少,對母體及胎兒的健康傷害也相對較小。原則上以治病與安胎同時進行,清朝《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胎前無不足,產後無有餘,此言其常也,然胎前雖多有餘之證,亦當詳察其亦不足之時…。」
中藥的「補」分很多種,不是一味熱補而已,其實針對體質開藥就是補,吃新鮮的蔬果食物也是補。雖然我們都說產後要溫補,但這是指一般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像小君媽媽的體質,已不能再用傳統坐月子的方法,否則會越補越嚴重喔!
參考文獻
懷孕期間常見之皮膚病,葉佳祐、葉慶輝,基層醫學第二十一卷第十一期
Fitzpatrick’s Color Atlas &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5th
延伸閱讀:濕疹奇癢「風」引起 6 點遠離搔癢
【中醫婦科李湘萍醫師的部落格】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懷孕皮膚癢又不能吃西藥怎麼辦?中醫師這樣說…】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3種解身體濕熱、補元氣,養生中藥食材飲品食譜,自己在家DIY手搖飲
扶原中醫診所總院院長郭大維表示,炎熱的天氣易大量出汗,而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大量出汗易使心氣受損、虛弱,因此同...
冬天吃魚保健康!營養師告訴你5個關鍵營養點:減肥必吃這個食物!
冬天氣溫低讓人食慾望增加、運動量降低,尤其台灣日夜溫差大的特性,更容易提升心血管疾病的促發率。想於冬季落實養生、...
壓力大又睡不好?營養師推6大紓壓食物,B群+熱可可助好眠抗憂鬱
現代人生活步調匆忙,時常被工作、家庭生活間的各種角色難題包夾,壓力大、睡眠品質差、失眠、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也成...
小腹難瘦有解方!營養師傳授「瘦小腹飲食」5招秘訣:蛋白質這樣吃、主餐澱粉這樣選不發胖!
年節、聚餐免不了大魚大肉、熱量超額攝取,而享受美食佳餚後,顯露在身材、腰圍上的肥胖反嗜問題更是讓女性苦惱不已!到...
別再喝咖啡提神啦,人蔘補氣提神飲食譜,自己DIY超簡單
夏天熱到全身無力,即使早睡也容易感覺沒充飽電,因此不少人每天透過咖啡來提神,但咖啡喝太多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一旦...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