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說話慢?五大方法訓練語言發展
關於孩子的語言發展,針對0-6歲學前兒童,大人多著眼於口說的能力,6-12歲學齡兒童,老師及家長開始要求其閱讀及書寫能力,其實語言發展泛指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六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大腦早已開始接收辨識大人的聲音及語句,一歲的幼兒或許尚未建立閱讀習慣,卻也理解書裡面的圖案有其含意,兩歲前的幼兒雖無法寫字,但已能拿筆塗鴉。學者Clay認為孩子自出生後便在為閱讀及寫字做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所有文字或圖像都是孩子的學習來源,若是處於一個語文豐富的情境下,孩子自然能展現出對語言及文字的興趣及學習動機。
(推薦閱讀: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警訊)
所以孩子要在小學階段有良好的閱讀書寫能力,家長得從0-6歲的學齡前期開始,提供有助於孩子學習語文的環境,以下提供一些作法供大家參考:
(1)多與孩子交談 研究發現:(a)學齡前孩子每天聽到的詞彙量與其語言能力發展有極大相關。
(b)六個月大的寶寶在聽見大人說話時,腦中的語言中樞已有活化情形,代表六個月大的寶寶大腦已經在學習講話這件事。
(c)每天有爸爸陪著說話的寶寶,能學習較多的詞彙及有較好的語言發展。
因此無論孩子的年齡為何、無論是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要多與孩子交談,即便是大人在自言自語,仍然能提供給孩子較好的語言學習材料。
(推薦閱讀:[衛教] 在家也能做語言發展技巧上篇-前語言期)
親子共讀已是台灣普遍的親子互動方式,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培養親子間情感,亦可幫助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同理心等能力,不過家長別以為孩子大了上小學就不用再進行共讀,因為學齡前適合閱讀的繪本都屬圖多字少的繪本,當孩子進入小學後,家長應繼續陪同孩子共讀一些字多圖少的「橋梁書」,幫助孩子認識更多詞彙、理解語句及文章的涵義,隨著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可再進階到共讀一些孩子有興趣、篇幅較短的讀物,透過討論來幫助孩子有更廣泛的閱讀及思考能力。
(推薦閱讀:[衛教] 在家也能做語言發展技巧下篇-學語期 )


(推薦閱讀:不能輕忽電視上癮的症頭,三招幫寶寶快樂戒電視) (5)提供自然有趣的閱讀塗鴉遊戲
早期的閱讀能力建立在認識物品、數字、名字、熟悉故事情節;早期的書寫能力建立在紙上隨意塗鴉、著色、畫線條、形狀、說出自己畫的東西,因此透過玩具玩形狀、玩數字、透過塗鴉玩手功能、用水彩畫畫玩顏色玩美感,這些遊戲都能幫助孩子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家長們可得多陪伴孩子一起玩喔!
(推薦閱讀:幼兒分齡玩球練追視,有助閱讀能力發展)
【徐老師】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五大方法幫助孩子從小奠定閱讀書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