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雙眼發掘優點!孩子總讓人操心?父母別只會嘮叨責備!
作者\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這個月,我去一所偏鄉的學校演講。講座結束後,有個認真聽講的媽媽舉手發問。
這位媽媽滔滔不絕得說她兒子讓她擔心的地方,像是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做、英文單字背好久都背不起來、念書不專心、愛打電動、約定晚上十點交手機,總是拖拖拉拉不肯交…等等。因為媽媽聽起來很焦慮,我也洗耳恭聽。媽媽講了好多事情,但聽起來似乎都是小事,沒有更嚴重的狀況如打架、欺負同學、出言不遜、傷害自己或他人……等,而且這些不愛念書、愛打電動、拖拖拉拉的狀況,聽起來也很常見。
聽了五分鐘後,我忍不住打斷媽媽,我問她:「那孩子有什麼做得好的地方嗎?」
媽媽愣了一下:「我好像想不太到耶……」停了幾秒後,媽媽又忍不住開始講上次要他背幾個單字,他背了半天背不起來,好像要了他的命似的,媽媽也很擔心他的未來該怎麼辦。聽到這裡,校長忍不住也打斷媽媽的話:「你知道你的兒子寫的文章刊在報紙上嗎?」這位媽媽搖頭,校長把報紙遞給媽媽。
不要把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努力都希望被看見
其實,不是所有的孩子寫的文章都有機會刊在報紙上。孩子的文章能刊在報紙上,代表這是他用心的作品,而且寫得還不錯,才有上報的機會呀!但我們往往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問題行為,於是,我們不斷地嘮叨,希望孩子可以改變,像是催促孩子「不要再打電動、趕快去唸書…等」;事實上,我們可能忽略了孩子也有好的行為,或把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孩子的努力都希望被看見!如果這位媽媽看見孩子的文章被刊登在報紙上,能真心的肯定孩子,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肯定,孩子可能就更喜歡、也更願意寫文章,這就是改變的開始。他可能學業成績依然不好,但國文這一科,他的學習動機可能因此能增強一點點,或願意投稿下一篇文章呢!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當一個偵探,不是找碴;而是反過來,找到孩子每一個小小的好,然後努力「放大」孩子每一個小小的改變。你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寫的文章沒有刊在報紙上,但我相信一定有其他孩子做得好的小事,等待你用偵探般地雙眼去發現及看見。
透過肯定孩子,強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在肯定孩子的同時,也可以強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像是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你的文章刊登在報紙上,媽媽好以你為榮!」「爸爸看到你很努力準備考試,爸爸覺得很感動。」這樣說,不僅增強孩子好的行為,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一個偵探,不是找碴;而是幫助孩子看見他每一個小小的好,「放大」每一個好,自然就不用再跟孩子「你追我逃」了!孩子不可能馬上變得自動自發、熱愛學習,但或許,他願意做更多這些小小的好的事情。如此一來,改變就開始了!
【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