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帶孩子的半個月,晚上每個毛孔都散發著身心俱疲…」
作者\胖掌櫃
我站在男性角度來講講親身經歷吧。有一段時間我為了帶孩子,特麼差點憂鬱了。
孩子去年出生,萬幸走了狗屎運,有個極為賢惠的丈母娘為我們負重前行。所以我和媳婦的產後生活,倒也沒什麼雞飛狗跳。
問題出在去年年底,丈母娘因為老家有事情,需要提前半個月回去。而我和媳婦又一起創業,大家每天都忙得要死,但限於形勢只能留一個人在家帶娃。你說這種事情能有啥好商量?孩子畢竟這麼小!
那自然是……
我這個當爸爸的留在家照顧孩子了!!!
沒辦法,當時年底衝刺,老婆的專業能力又一等一,她離不開,而我當時的工作在家也能做。我向媳婦拍胸脯打包票,覺得自己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分分鐘拿下。但事實證明,我膚淺了。
當時我們家娃娃才6個多月,基本處於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的階段。這孩子睡眠比較淺,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哇哇大哭,於是我的一顆心,完全被她吊著。很多時候剛要沉下心來,做點正事,她就哭起來了,只能放下來手邊的事情趕緊去哄。
帶孩子真的很累嗎?
就具體事項來說,真不累!
如果把帶孩子的每個環節都拆開,比如餵奶、換尿布、哄睡、吃輔食、洗澡等等。每一個動作單獨拆出來看,都是一件件小事,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做起來,的確不累。這也是很多已婚男人完全無法理解的:
為什麼女人天天在家照顧個孩子,只做一些瑣事,還抱怨個沒完沒了一直喊累呢?老子為了養家糊口,在外面拼死拼活賺錢不是更累?
作為山東大漢,正點直男,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帶孩子只帶了兩天,我就明顯發現不對勁了。上面每一件小事,做起來的確是不累。但關鍵是,每一件小事都是隨機的啊。
這也是所有三歲之前小孩子最大屬性:一切行為都不可控!
白天孩子的清醒的時候,她的行為路徑高度不可控。不會走路時,一言不合就哇哇大哭,什麼原因?是拉了?尿了?餓了?渴了?身為父母,你完全不清楚,只能見招拆招。
等孩子會跑了但還不會清晰表達的時候,就更不可控了。你得時時保持精神高度緊張,不能讓孩子離開視線一步,然後隨時根據孩子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看護行為。
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一樣啊,你根本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可能會醒來。放在嬰兒床會哭鬧,放到大床上又怕壓著她。
踢被子怎麼辦?
凍著怎麼辦?
掉到床下怎麼辦?
身為父母,你的所有行為,都沒有既定目標,都要根據孩子的變化而隨時變化。自己整個人一直一直處於高度無序的狀態。所以就我切身體驗來說,帶孩子要遠遠比工作累多了。
但這種累,不是帶孩子本身有多累。而是帶孩子的過程中,這種無秩序、無目標、無反饋的應激狀態才最累。我本身就是一個工作狂,單槍匹馬殺到深圳創業,幾乎整天都泡在公司裡。儘管我一整天在公司工作,但每天要做什麼,是很清楚的,無非鎖定目標埋頭苦乾就行了。即便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也真沒覺得有多累。
但在家帶孩子那半個月,晚上十點多我就困到不行了,每個毛孔都散發著身心俱疲!所以每天媳婦下班回家後,當把孩子交給她,我都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解脫感。
萬能的神啊,你終於回來了。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目標感。目標感的重要性,遠超我們的想像。為了講明白這個問題,說一個未經嚴格考證的例子吧。
拿破崙當年率軍遠征埃及時,要穿過一望無垠的大沙漠。行軍幾天之後,隊伍的行進速度越來越慢。一段時間後,屬下向拿破崙匯報,軍隊里大量士兵雙目失明了。
拿破崙大驚,趕緊讓軍醫給士兵看病。但軍醫檢查過之後發現,那些雙目失明的士兵,眼球並沒有損傷,但為什麼會失明呢?
後來軍醫找到原因了。
原來由於持續的行軍,士兵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一直都是色調單一的沙漠,而導致眼睛感光細胞出現了應激反應而失明。於是在軍醫的建議下,拿破崙提前讓哨兵在沿途插上五顏六色的旗子。這樣士兵在行軍的過程中,就可以盯著遠處的旗子作為參照物。
當士兵們的眼睛裡有了清晰的目標,不但行軍速度大大加快,雙目失明的情況也再沒有出現過了。這個例子的真假不清楚,但放到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帶孩子這種行為,就像是在沙漠裡行軍一樣。
孩子一系列不可控的行為,就像是色調單一的大沙漠。而寶媽們在照顧孩子的一天天裡,幾乎都沒有清晰的參照物和明確目標。於是整天陷入到這種高度緊張又疲於奔命的應激狀態。而這種每時每刻的應激狀態,對一個人的精力消耗非常嚴重。
所以絕大對數寶媽一天下來,好像也沒做什麼事情,卻往往疲憊不堪。關鍵你說自己累,還會被老公和家人說矯情:你不就在家看個孩子麼,能有多累?
這種明明辛苦付出又沒有結果,還不被人理解的委屈,就更讓人心力交瘁了。所以我就很能理解,為什麼很多寶媽經常處於一種不思進取的慵懶狀態。原本我也很納悶,還經常指責我媳婦: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你多看看書不行嗎?幹嘛老是抱著手機沒完沒了?不思進取!
可當我自己親身體驗了半個月後,我就知道自己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帶孩子那大半個月,除了勉強完成基本工作,還上進個屁啊。每當孩子睡著的時候,我一有空閒,就抱著手機刷知乎、刷頭條、刷視頻。根本停不下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是一種心理補償效應啊。
一整天的心思都圍著孩子轉悠,高度緊張,精力嚴重損耗。一旦有空閒了,你就完全沒有心思去做那些需要集中註意力或需要思考的事情了。趕緊休閒才是王道好伐。居然還耗費腦細胞看什麼書?真是瞎扯淡!
而且我也能發自心底理解,為啥很多寶媽在終於把孩子哄睡,自己明明都困得不行,卻還要堅持熬夜玩手機了。真不是手機有多好玩。而是只有當孩子睡著後,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啊。每晚多熬一會,自己就多出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如果孩子睡了自己也馬上睡,明天一覺醒來,自己的時間又不屬於自己了。在這心理上的虧欠感實在太強了!
可問題是,這種行為在表面上又非常政治不正確。一旦持續,就會讓女性在心理上,產生嚴重的負罪感和羞恥感。關鍵是老公和家人也很難理解:
你不是天天喊帶孩子很累嗎?
很累你為啥不早點睡覺?
那說明還是不累,天天抱怨一堆,我看你就是閒著沒事吃飽撐的!
內心本就加深的負罪感,再加上來自家人的不理解,會讓很多女性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然後一次次陷入精神壓抑狀態。
所以當代已育女性,就有了四種典型狀態↓
1、持續性不想帶娃
2、間歇性想一個人過
3、送命式熬夜,做夢式暴富
4、神經式崩潰最後又習慣性自愈
一團亂麻的高度失序狀態,會讓寶媽們完全喪失掉個人價值感。所以很多寶媽為了“自救”,會想方設法重建或維護自己的個人秩序。但重建個人秩序的過程,依然很難被其他人理解。
比如我在家帶孩子那半個月,除了做飯之外,所有的家務也都被我包了。反正帶孩子、拖地、洗衣服、收拾東西,什麼活都乾。那時候是冬天,孩子被凍著了,一直流鼻涕,我還得專門帶她去醫院看醫生。
反正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家庭婦男的角色。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可以塑造人的。當失去了工作環境的明確目標和正向反饋,我該怎麼塑造自己的價值感和秩序感?置身於家庭婦男和奶爸的環境中,我就自動代入了:把洗碗、掃地、刷廁所、帶孩子的每個環節,都當成了我的成果、產品和KPI。
沒啥原因,只是因為我需要找到價值啊,我需要得到被認可的價值反饋。比如那段時間,有天早上我拖廁所的時候,發現媳婦上廁所的手紙,一直沒有扔到垃圾桶裡。其實這個問題,她一連幾天出現過好幾次了。
前幾次我體諒她工作比較忙,也實在覺得是小事,也就沒講。但那天早上,我看她又沒扔進垃圾桶裡,我立刻就火大了!足足罵了她一分鐘:*¥@#&%*()(^(&(&(()_ )U(
看我發這麼大的火,她也直接懵逼了:你至於為了這件小事對我發火嗎?神經病!我感覺自己確實太失態了,立馬停了。事後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我之所以沖她發火,並不是因為她沒把垃圾扔進桶這件小事本身。而是我在維護自己的個人秩序。
什麼意思?
連續幾天打掃廁所,無形之中,我就把打掃廁所這件事,提升到了個人價值和個人秩序層面。我辛辛苦苦拖廁所,你沒有把手紙扔進垃圾桶,還說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這就是在否定我的個人價值啊。我當然要發火暴怒,以此來捍衛我的個人價值。
而且還不止是拖廁所這一件小事。
如果我剛把客廳拖乾淨,你進門後沒有換鞋就進來,踩髒了,我也會發火。
我剛剛把臥室物品整理好,如果你給我搞亂了,我也會發火。
如果我辛辛苦苦做的飯,你說不好吃,我也會發火。
我剛給孩子糾正了一個行為,你一下子給破壞了,我更會暴跳如雷。
這些事情,在你眼裡,可能都只是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但在我眼裡,這代表了我的秩序感、價值感和尊嚴感。你否定我做的這些小事,我必然要發火開幹。
因為我要捍衛我的個人秩序、個人價值和個人尊嚴。所以從重建個人秩序的角度,來剖析很多寶媽的反常行為,或許就會順理成章。比如很多女性會陷入抽風式減肥、刷屏式曬娃、傳銷式微商等各種匪夷所思的狀態出不來…其背後的底層邏輯,很可能是跟個人秩序以及個人價值有關吧。
最後總結一下:
很多男人在老婆生完孩子後,普遍會覺得:老婆為什麼不復之前的溫柔賢淑了?而很多女人在生孩子後,也同樣會納悶:為啥自己變成一個河東獅吼的黃臉婆了?
其實這種轉變,在背後有完整的邏輯鏈條:
生孩子這件事,完全摧毀了一個女性的個人秩序。而帶孩子會讓女性陷入沒有目標感且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這種持續的應激狀態,又會讓女性產生很強的個人剝奪感、虧欠感和稀缺感,從而尋求心理補償。這種心理補償機制又會讓女性沉溺於熬夜、暴食、久坐的負能量狀態。
但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負能量狀態,會讓女性產生負罪感和心理負擔。同時家人的不理解又會加重女性的精神壓抑。於是為了重建個人秩序並尋求個人價值,很多女性必然會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各種眼前的小事上。
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很容易不被家人體諒,從而引發各種矛盾和衝突。最終,一旦產後女性沒有形成穩定的個人秩序,就會陷入持續性的精神憂鬱狀態。
於是所謂的產後憂鬱乃至各種人倫悲劇就來了。
這是一種環環相扣的負面螺旋。
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說,本質是環境在塑造人,跟男女無關。如果男人負責生孩子,並且陷入到看孩子的狀態中,出現的問題會和女性一樣。
千言萬語,理解萬歲。
【胖掌櫃】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關於產後憂鬱,你需要知道的7個徵兆
不只有新手媽媽會出現產後憂鬱! 專家指出這幾點也會讓爸爸「很憂鬱」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不滿14歲兒遭校長當眾「體罰」!他氣炸:怎麼可以巴頭?那是一個人的自尊
作者\王醒之 昨天整理出這封44年前沒有寄出的匿名信,是爸爸在我唸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寫給當時...
保護孩子身心靈!用愛的教育迎接「體罰零容忍」時代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人本教育基金會每年響應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推出全新的公益短片,將...
打罵教育真的有效嗎?哈佛研究指出:體罰可能影響孩子大腦
作者\科學最前線 華人社會中,不少家長還是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即使現代的教育方式和上一...
當媽不能失去快樂能力!研究:母親的情緒影響新生兒的語言發展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成人面對小嬰兒時,自然會說出來的特殊說話方式,被認為是嬰兒建立發展語...
想遠離產後憂鬱「爸爸是關鍵角色」一口氣看父親帶小孩的4大優勢
作者\babylike 懷孕生子對女人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身為準爸爸需要開始學著照顧太...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