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沖淡失去家人的憂傷 當志工是一帖良方

沖淡失去家人的憂傷 當志工是一帖良方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文|朱聖恩 攝影|蔡佳真

 

「我加入志工的時間不算太久。拿這個獎,對其他資深志工很不好意思耶。」廖良婉客氣地表示。

 

每到歲末年終,伊甸基金會在北、中、南、東各辦理不同場次的「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感謝志工付出時間和心力,為弱勢和身心障礙者效力。分享會上,頒發各式志願服務獎項,其中,最高榮譽獎項—人間伊甸獎,是對志工服務最高的致意。

 

圖說:伊甸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中部場合影。

 

廖良婉是10位榮獲人間伊甸獎得獎者之一,平日在伊甸—臺中市太平親子館擔任志工,她娓娓聊起到親子館服務的緣起。

 

退休後,廖良婉接受照顧服務員的訓練,取得證照,為給九旬病母有好的照顧。怎料,照顧約3個月的時間,母親即撒手人寰。難以抽離失去母親的悲傷,影響了她的身心。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廖良婉引用箴言17:22形容當時的心境。

 

從職場退下、媽媽離世…紛沓而來,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見退休的先生到醫院當志工,日子顯得有意義。為使生活恢復常軌,廖良婉也興起當志工的念頭。只是,醫院的環境會令她想起母親,觸景傷情,因此,醫院志工不在她的選項裡。廖良婉上網查詢哪裡還有志願服務的資訊,就搜尋到住家附近的太平親子館在徵志工。

 

圖說:廖良婉上網了解親子館環境。

 

「親子館?」她先在線上瀏覽親子館的環境,官網介紹是由伊甸承接服務,她頓時感到安心,於是打電話毛遂自薦。

 

退休後照顧生病的母親,24小時朝夕相處,以致母親過世後,陰霾揮之不去。想不到,嘗試到親子館當志工,意外地將抑鬱一掃而空。

 

「接觸有活力的孩子,他們豐盛的生命,這也是一種療傷。」廖良婉有感而發。

 

親子館的一天分上午、下午場次,中間休館時間是要徹底地清潔環境,給下一個場次入館的民眾有一個整潔又舒適的環境。

 

圖說:親子館內徹底清潔環境。

 

保持著一顆開放的心,接觸親子館的全新環境,從盤點玩具、清潔玩具,看似瑣碎的庶務,廖良婉在服務的過程也沖淡了先前難過的心情。

 

「孩子玩一玩玩具,有時候會拿到別的遊戲區,得找回來,否則成組的玩具就少了。」廖良婉笑著說。

 

與臺中市內其他的親子館相比,太平親子館場地雖不大,但老師各個都親切,於是廖良婉跟著她們一起預備教具。退休前擔任女性內衣打版設計師的她,有過人的手藝。親子手作活動的材料,在她一雙巧手下,緞帶編成了美麗的蝴蝶結,家長和孩子只消簡單地黏貼,就是漂亮的成品。

 

圖說:廖良婉巧手加工親子活動手作小物。

 

廖良婉初加入志工行列,適逢COVID-19疫情盛行,館內門可羅雀是可以想見的。她去當志工,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縱使疫情期間,親子館的訪客仍絡繹不絕。原來,父母認為帶孩子到親子館,對他們的社交有益。而且,看到親子館老師用心消毒場館,甚至比待在自己家裡還來得放心。

 

圖說:父母認為孩子到親子館,有助他們的社交。

 

小朋友在親子館玩各種玩具,參與親子館的活動,也與其他的孩子互動,他們的心智、體能逐漸成長,這些都為廖良婉的生活增添色彩。

 

「可以帶你們的孩子或孫子來親子館。」在親子館看到生命的盼望,她也鼓勵家有幼兒的親朋好友帶孩子前來。

 

正因在親子館感受到滿滿的生命力,即使最近搬遷新居,新家離親子館約20~30分的車程,廖良婉仍義不容辭地持續服務。

 

圖說:在親子館可以感受到滿滿的生命力。

 

她搬家的背後也有一段故事。

 

1999年的921地震,造成廖良婉的先生從住家9樓直接下墜至7樓。家人陸續被救出來,先生卻被斷垣殘壁壓了12小時才獲救,傷了脊椎,以致現在行動不便。

 

那時全家為了逃生,錢財和家具都來不及帶出來。所幸有信仰,相信主的恩典夠用,且周遭有許多人伸出援手,使一家子得以站起來。

 

「我們有親戚接應,沒有住帳棚,也沒有住組合屋。」廖良婉語帶感謝地回憶著。

 

大地震後,婆婆餘悸猶存地表示不敢再住公寓,於是全家搬遷到透天厝,從921地震後,也在透天厝住了廿餘年。

 

時光荏苒,廖良婉夫妻倆都到了退休年齡。先生從前被地震壓傷後,生活在透天厝上、下樓梯頗感不便。一雙女兒體貼爸爸的辛苦,合力購置了有電梯的公寓,讓父母的老後生活有個無障礙的居住環境。

 

「以後就不用再掃樓梯了。」搬家前打掃透天厝的樓梯,廖良婉一面自忖將來可以降低家務的工作量,一面珍惜女兒們的心意。

 

現在的生活安排,廖良婉除了擔任親子館志工,也同時在學校圖書館和教會服務,有不少接觸小朋友的機會。孩子的天真,帶給她單純的喜悅。

 

親子館的孩子,年紀雖幼小。一回生,二回熟。幾位親子館的「常客」看到廖良婉,會喚她一聲「奶奶」。

 

圖說:廖良婉為孩子量體溫。

 

「常來的小朋友認識我,讓我有歸屬感。」聽到小小孩向她打招呼,廖良婉十分開心,也安慰了她目前還尚未成為外婆的小遺憾。

 

聊完搬家的事,回到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現場。

 

她曾覺得自己在伊甸服務時間不久,就拿到人間伊甸獎,而感到不好意思,因為頒獎現場服務多年的志工大有人在。

 

「值得的!良婉在親子館穩定服務,既細心又認真。」親子館組長詹旻瑄予以肯定。

 

圖說:親子館組張詹旻瑄肯定志工的付出。

 

親子館的志工是排定時間前來服務,廖良婉平日較沒有接觸其他志工的機會。出席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終於能看到在各角落默默付出的志工們,大家歡聚一堂。

 

 

廖良婉舉箴言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就不可推辭。」一表當志工的心志。她再引申命記33:25:「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驗證志工們的樂於貢獻,正是他們喜樂、有活力的秘訣。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12.19 NO.442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伊甸基金會

已故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