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父母四種行為,孩子會自卑又軟弱

父母四種行為,孩子會自卑又軟弱

父母四種行為,孩子會自卑又軟弱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孩子的自信與父母的培養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經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毀孩子的自信。哪些事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示負面情緒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外面受到的勞累、辛苦、怨氣等帶回家,把壞脾氣帶給了家人。情緒的傳染就像是核彈,好的情緒會產生巨大的正能量場,而消極的情緒則會形成負能量場。

尤其是孩子,敏感又很單純,他們受到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的情緒傳染最多,爸爸媽媽的,爺爺奶奶的,老師同學的。如果身邊的人情緒糟糕,那麼也這種糟糕的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

父母請注意: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永遠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因素。再高級的家教、再貴族的學校,都比不過父慈母愛。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最起碼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強烈,避免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傷害。

教養,父母,自卑心

不尊重孩子的努力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小,家務上,當孩子表示想幫父母忙,嘗試做一些事時,有的父母總怕他完不成而拒絕;還有的媽媽,在孩子還未開始的時候,就給孩子一大堆建議;有的雖然鬆口讓孩子做,但由於孩子做事時磕磕拌拌,便急不可耐的替孩子動手,然後撂下一句:“我來吧,你還做不來”。

否定了孩子努力,澆滅了孩子希望。這樣一來,在孩子心裡,最終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以後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獨立面對的事情,就會手足無措,只會向父母求助。

記住,父母的責任不是為孩子舖路,而是幫孩子成長。允許孩子嘗試,尊重孩子的努力,是讓孩子離開父母庇護後,能有勇氣和信心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所以,要想讓孩子變聰明,家長就不要阻礙孩子自我探索的步伐,當孩子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家長只需在一旁做好指導,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一把,便是最大的支持了。

經常說孩子笨

你身邊有那些經常說自己的孩子笨的家長嗎?如果有,那他的孩子真有可能“如他所願”,變得越來越笨!

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很大,特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種評價就是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

看到怪讓人心疼的!希望所有的爸媽都不要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句話,“你真笨”這三個字真會像一個詛咒一樣靈驗。

設定過高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積極上心,本是好事,但由於過度急於求成,反而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孩子在早期的吸收力和學習能力都十分強,但如果對孩子進行難度過高,強度過大的教育,孩子學起來很辛苦。

即使十分努力、盡力了,也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越來越質疑自己,越來越喪失信心。

讓孩子受挫並不代表增強孩子的受挫能力,相反,如果孩子總是不能有“我做到了”,“我可以”,“我贏了”的感受,他就只會越來越畏畏縮縮,變得笨笨的。

父母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容易讓孩子忽略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只是一味的追求第一。這對孩子的成長,注定是一種壓力,讓孩子保持樂觀的心態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每個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們的身上具有無限的潛在的能力,只要經過適當的開發,他們就會變得很優秀,父母一定要堅信這一點。

只有在正確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才會擁有積極健康的心靈,從而更好地學習、成長。

推薦閱讀
62條教養規則,教出自律的好孩子!
臨床心理學家:孩子6個跡象,證明爸媽家庭教育100分!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