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一到就經痛?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作怪!
作者\幸福熟齡 林芷揚
25歲的許小姐,月經來潮時常有下腹悶痛的情況,需靠止痛藥緩解。3年前某天,下腹部突然劇烈疼痛,送急診後檢查發現,腹部內疑似有一個惡性腫瘤,醫師說必須切除子宮、卵巢,讓未婚的許小姐無法接受!
情急之下,許小姐決定轉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並沒有馬上開刀。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表示,當時她先替許小姐做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骨盆腔有一個形狀不規則的10公分腫瘤,外觀與惡性腫瘤十分相似。
推薦閱讀:輕忽持續性經痛或家族遺傳,恐讓「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

▲超音波影像顯示子宮大小正常,子宮直腸窩有不規則形狀塊狀腫瘤。(圖/國泰醫院提供)
抽血檢查發現,血液腫瘤指數顯示CA-125異常上升至1317 U/mL(正常<35 U/mL),但其他的腫瘤指數(CEA, CA-199, AFP, β-HCG, LDH)都在正常範圍內。
從腹部與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掃描看來,也沒有明顯的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淋巴結侵犯。

▲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子宮後方有不規則腫塊。(圖/國泰醫院提供)
許小姐隨後接受婦科剖腹手術,發現骨盆腔底部確實有一個灰白色的腫瘤。為了判斷是否為惡性,手術中立即將腫瘤做病理冰凍切片,40分鐘內即可知道結果,若確認為惡性腫瘤,就必須馬上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
所幸,許小姐的這顆腫瘤是「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相當罕見的良性腫瘤,因此只要將腫瘤本身切除即可。許小姐術後恢復良好,後續回診追蹤腫瘤指數都屬於正常值,追蹤3年期間沒有復發。
蔡亞倫醫師表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非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均年齡為52.5歲,最常發現在大腸與卵巢表面。臨床症狀包含: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不孕等。
一般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尚不清楚,但較有可能與經血逆流有關。每個女性多少都有經血逆流的情形,在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自動吸收逆流的經血。
但當免疫力減弱或受到基因影響,體內累積過多的逆流經血,並異位到子宮以外的地方時,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等,皆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30~40歲女性。
年輕的許小姐罹患罕見的「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與長期經痛及基因有關。
蔡亞倫醫師表示,約有六至七成的女性都有經痛的經驗。
若是經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緩解,或是出現經血量過多、性交疼痛、骨盆腔疼痛、排便時骨盆腔底疼痛等症狀,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疾病,應就醫詳細檢查。
【幸福熟齡】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經痛送醫發現不明腫瘤!25歲未婚女差點切除子宮】
延伸閱讀:
親屬曾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小心成為高危險群!
子宮內膜剝落威脅肺部,「月經型氣胸」恐致命!
執行編輯\Sandy 核稿編輯\Helen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生理期不舒服怎麼辦?專家分享5大保養祕訣:加強保濕、補充營養緩解經痛!
每個月叨擾一次的「生理期/月經」是多數女性最頭疼的課題,除了生理期間伴隨的經痛之外,連帶引發的頭痛、肌膚膚況下滑...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