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生理期一到就經痛?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作怪!

生理期一到就經痛?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作怪!

生理期一到就經痛?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作怪!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幸福熟齡   林芷揚

25歲的許小姐,月經來潮時常有下腹悶痛的情況,需靠止痛藥緩解。3年前某天,下腹部突然劇烈疼痛,送急診後檢查發現,腹部內疑似有一個惡性腫瘤,醫師說必須切除子宮、卵巢,讓未婚的許小姐無法接受!

情急之下,許小姐決定轉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並沒有馬上開刀。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表示,當時她先替許小姐做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骨盆腔有一個形狀不規則的10公分腫瘤,外觀與惡性腫瘤十分相似。

推薦閱讀:輕忽持續性經痛或家族遺傳,恐讓「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

▲超音波影像顯示子宮大小正常,子宮直腸窩有不規則形狀塊狀腫瘤。(圖/國泰醫院提供)

抽血檢查發現,血液腫瘤指數顯示CA-125異常上升至1317 U/mL(正常<35 U/mL),但其他的腫瘤指數(CEA, CA-199, AFP, β-HCG, LDH)都在正常範圍內。

從腹部與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掃描看來,也沒有明顯的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淋巴結侵犯。

▲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子宮後方有不規則腫塊。(圖/國泰醫院提供)

許小姐隨後接受婦科剖腹手術,發現骨盆腔底部確實有一個灰白色的腫瘤。為了判斷是否為惡性,手術中立即將腫瘤做病理冰凍切片,40分鐘內即可知道結果,若確認為惡性腫瘤,就必須馬上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

所幸,許小姐的這顆腫瘤是「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相當罕見的良性腫瘤,因此只要將腫瘤本身切除即可。許小姐術後恢復良好,後續回診追蹤腫瘤指數都屬於正常值,追蹤3年期間沒有復發。

蔡亞倫醫師表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非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均年齡為52.5歲,最常發現在大腸與卵巢表面。臨床症狀包含: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不孕等。

一般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尚不清楚,但較有可能與經血逆流有關。每個女性多少都有經血逆流的情形,在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自動吸收逆流的經血。

但當免疫力減弱或受到基因影響,體內累積過多的逆流經血,並異位到子宮以外的地方時,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等,皆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30~40歲女性。

年輕的許小姐罹患罕見的「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與長期經痛及基因有關。

蔡亞倫醫師表示,約有六至七成的女性都有經痛的經驗。

推薦閱讀:異位細胞來勢洶洶!子宮內膜異位視為「類癌症」?

若是經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緩解,或是出現經血量過多、性交疼痛、骨盆腔疼痛、排便時骨盆腔底疼痛等症狀,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疾病,應就醫詳細檢查。

幸福熟齡】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經痛送醫發現不明腫瘤!25歲未婚女差點切除子宮

延伸閱讀:
親屬曾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小心成為高危險群!
子宮內膜剝落威脅肺部,「月經型氣胸」恐致命!

執行編輯\Sandy 核稿編輯\Helen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幸福熟齡

「幸福熟齡」是《今周刊》旗下的數位品牌,為所有關心長照安養、健康樂活、熟齡人生的網友,提供優質的專題報導和名人專訪。網站更建置「長照機構搜尋」平台,蒐集完整詳細的資訊,輕鬆就能找到最適合使用者的機構!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對熟齡朋友而言,一趟全新的生命旅途即將展開,眼前還有許多課題需要學習,我們期盼「幸福熟齡」能夠帶領社會、熟齡族群邁向幸福!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