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男孩兒「隱睪症」恐有不孕隱憂,隱睪症要治療嗎?

男孩兒「隱睪症」恐有不孕隱憂,隱睪症要治療嗎?

男孩兒「隱睪症」恐有不孕隱憂,隱睪症要治療嗎?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全民健康基金會

生男生女一樣好,但生男生女的煩惱不太一樣,如果是生下「帶把」的,從睪丸到陰囊、包皮等,有哪些要注意的狀況?

好心肝門診中心一般暨小兒外科特聘教授、好心肝基金會醫療策略暨外科體系總顧問、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賴鴻緒,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陰囊內有睪丸、副睪丸,外層覆蓋的表層皮膚,不僅保護睪丸,更具有散熱功能。人體體溫是37度,在陰囊內的睪丸處於比體溫還要低的環境(約32~34度),可保護精子免於過熱而失去活動性,最終影響生育。而「隱睪症」,顧名思義就是在陰囊內「暫時」或「長時間」找不到睪丸。

懷孕時,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成長。睪丸在胚胎早期階段於後腹腔形成,約在孕期第8~9個月時,「睪丸引帶」會將睪丸往下帶入陰囊內,過程中,睪丸能否進入陰囊仍有變數,如果睪丸引帶太鬆,睪丸沒有被拉下,就不會進入陰囊;如果「提睪肌」力量大,將睪丸往上拉時,睪丸也無法進入陰囊。只要睪丸沒有在陰囊內就稱為「隱睪症」,用手觸摸即知。

隱睪症多發生在單側,其中右側的機率是55%、左側是30%。為何右側隱睪症機率高於左側?原因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右側睪丸會比較晚才往下掉。兩側都發生的機率是10~20%,不過兩側的發生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也可能是染色體基因調控異常所致,或家族遺傳,因此不孕率也較高。

隱睪症要治療嗎?

坊間認為自己多拉陰囊,可讓睪丸掉下來,其實這是無稽之談,建議只要有症狀,應由醫師診治。最好在1歲以前進行「睪丸固定術」手術,術後還要定期追蹤檢查,直到恢復成正常的硬度與大小。

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有可能導致不孕,因為睪丸的功能是分泌荷爾蒙的細胞及精母細胞,隱睪症會讓男性荷爾蒙的分泌較少,精子成熟度與活動力會較差,長大後發生不孕的機率大增。

如果是單側隱睪症,一樣會有不孕的機會,因為會受自體免疫或其他原因,發育較差而影響未來的生育力。即使不影響荷爾蒙分泌量及生育能力,但睪丸若處在37度的溫度下,發生癌症病變的機會是正常人的40倍以上,所以有隱睪症千萬不要拖延,應積極就醫。

需與隱睪症區別的是「伸縮性睪丸」。例如:緊張時,總是摸不到睪丸;放鬆時,就能摸到;或白天老是摸不到,但洗澡、睡覺時,又可以看到。當大叫、大笑、緊張、或陰囊受觸摸刺激時、或手捏、碰撞、刺痛及其他壓力時,睪丸都容易往上縮,直到「提睪肌」放鬆後,睪丸又會回到陰囊內。以上都可能是伸縮性睪丸會有的情況。

理論上,睪丸應完全固定在陰囊內。若睪丸平常不在陰囊內,時常縮至腹股溝或腹股溝上方,只是偶而歸位或需要外力往下推,才能回到陰囊內,就是「伸縮性睪丸」。

伸縮性睪丸需經過觀察數日且每天不定時檢查,若是沒有改善,才評估手術必要性,而手術時間只需要15~20分鐘,術後效果良好,但仍需要定期追蹤,完全恢復率高。

不過,若是陰囊很小,或比較胖的小孩,睪丸經常往上縮入脂肪堆內,需推擠才能進入陰囊,或睪丸已逐漸萎縮者,甚至有越來越小的情況時,都需要及早開刀。

睪丸不在陰囊內的情況,除了是隱睪症、伸縮性睪丸外,也可能是「睪丸異位」,也就是睪丸跑到附近的其他位置。這需要透過手術將睪丸放回陰囊內,以免功能受損。

全民健康基金會】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小兒「鳥事」 隱睪症藏不孕隱憂

推薦閱讀:
「蛋蛋」少一粒勿輕忽!治療趁周歲黃金期
痛三天才就診!騎單車睪丸扭轉慘缺血壞死

加入媽媽經LINE,即時訊息不漏接!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