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男孩對差別待遇特別敏感,媽媽可以用不同方式來對待兩兄弟嗎?

男孩對差別待遇特別敏感,媽媽可以用不同方式來對待兩兄弟嗎?

手足,教養,親子關係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崔旼俊

我要以不同方式來對待兩兄弟嗎?

我從2009年開始透過JARADA和孩子們相處,得到了一些感觸──家庭成員對待彼此的方式正在改變。

首先是媽媽對待哥哥和弟弟的方式出現了差異。以前有「優待長子」的習慣,但現在已經很少家庭那樣了。反而是蘊藏「必須認定彼此同等」訊息的育兒方式變得更加盛行。

這個變化似乎在哥哥討厭弟弟的這個現象上有一定的相關性。在尤其是我在教育現場上可以探知孩子們內心最原始的想法,因此這些變化讓我感觸更加深刻。

我在演講場合上收到的提問大多都是兄弟問題。有趣的是,聽著那些三寶媽分享自己的故事時,有人說當孩子數量從兩個變到三個時,辛苦也跟著加倍;有些人卻說育兒變輕鬆了。而那些認為育兒變得更容易的家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找對了中層管理者。

如果哥哥開始教弟弟或陪他一起玩,感覺就像是在時間和經濟上找到了助理。反之,如果父母無法放手,將自己的領域交給其他人執行,想要提供五星級的服務,那麼就會在養育兄弟上陷入困境。

當子女人數超過兩人時,唯有將家庭成員當成一個組織,育兒才能變得更加輕鬆。再加上兄弟對於差別待遇非常敏感。比起「媽媽為我做了多少」,他們更加在乎「媽媽為哥哥/弟弟做了多少」。

打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的待遇。孩子們需要的或許是「因為你們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媽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對你們」這樣的宣言也不一定。如果只是一再說著「你們都是一樣的存在,媽媽對你們的愛是一樣的」來取代上述的宣言,孩子一定會感到背叛。因為不可能因為老大就學了,就買給老二一模一樣的包包。

看一下聽著「你們是一樣的存在!」這句話長大的八歲和五歲兄弟,通常都是這樣──五歲的弟弟會誤以為自己已經八歲,會想要和哥哥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哥哥玩一樣的遊戲;他會覺得五歲的同齡朋友不好玩,會想要更常和哥哥的朋友們玩在一起──他的自我已經來到八歲,身體卻只有五歲。

這樣的孩子在面對哥哥時的情感,很容易以自卑感出發。對於哥哥擁有的東西總是很敏感,想要爭取哥哥擁有的一切。實際在現場上針對「哥哥被弟弟打」,而不是哥哥打弟弟的相關諮詢比過去大幅成長了許多。或許對哥哥來說,和欺負弟弟相比,當被弟弟欺負的那方反而更有利於維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吧。

在哥哥身上共存著兩種心態──因為討厭弟弟所以想要和他分開、身為哥哥所以想要照顧弟弟。在這兩種心態中,我們必須觸發想要幫忙照顧弟弟的那一種。這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哥哥參與育兒過程。

「旼俊啊,旼植一直跑來跑去,媽媽好累喔。你可以幫我在旼植跑的時候,叫他不要跑嗎?」

這項育兒技巧反映出男孩強烈需要得到認同的特性。差別待遇是毫無理由地以不同方式對待。以不同方式對待不同個體的差別在於尊重。比起全部一視同仁,我們需要針對年齡採取不同的對應方式;比起分別對孩子好,要設計出可以讓彼此共同擁有的經驗更加重要。

只有一個孩子和擁有兩個以上孩子會遇到不同的困難。現場教師也會遇到相似的難題。尤其當孩子們開始團結起來不聽話時,就會讓人束手無策。因此請放下要獨自承擔每個孩子的心態,最好能帶著和全體成員共同建立組織的想法來分配彼此的任務。

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

為了能讓老大為弟弟做點事,請這麼告訴他:

「我需要你來一起幫忙照顧弟弟。」

管教,教養,罵小孩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韓國最強教養軍師的9大育兒方案,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

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韓國最強教養軍師的9大育兒方案,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

推薦閱讀
劍橋研究:手足的爭吵,會讓第二個孩子更成功!
父母怎麼待他們,手足就怎麼待彼此,心理師:別因「你比較大」逼老大就範!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采實文化

采實出版集團,自2010 年成立以來,堅持「做讀者需要的書」。專注眼光精準的選書,切合時代需求的議題,頻頻推出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成立不到三年,即被譽為「最有實力的小出版社」,稱霸健康生活書籍市場。
成立不到五年,便已具備綜合型出版社雛形。出版品陣容,從「健康養生」、「生活飲食」主題出發,擴展到「親子」、「童書」、「商管」、「心靈勵志」等多元領域。旗下有采實文化、貝果文化、核果文化等三個出版品牌。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