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 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 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圖片來源:《小偷家族》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優活健康

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疱疹性齦口炎又稱疱疹性齒齦炎,主要是由第1型單純疱疹病毒(HSV-1)感染所致,因為此病好發為1~5歲幼童,少數也會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孩童。是經由接觸到含有病毒的體液傳染。

疱疹性齦口炎易導致指頭炎

蘇軏說明,疱疹性齦口炎幼童患者常會出現以下4大症狀: 發高燒 口腔潰瘍 口臭 因口腔疼痛而造成厭食 此外他指出,這個疾病的特色是牙齦會出現紅腫和潰瘍,稍微碰觸便會流血。由於患者的唾液具有傳染力,接觸到破損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水泡,喜歡吸手指的嬰幼兒,便有產生「疱疹性指頭炎」的機會。

蘇軏進一步解釋,腸病毒感染的「疱疹性咽峽炎」和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疱疹性齦口炎」,由於都會在口腔出現潰瘍,在疾病初期不好區分。但腸病毒感染的潰瘍主要出現在口腔後半部,而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潰瘍則在口腔前半部;此外,腸病毒感染者牙齦大多是正常的,牙齦的紅腫和出血是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特色。

疱疹性齦口炎的治療照護

疱疹性齦口炎在治療方面,蘇軏表示,若是原本身體健康的兒童,只要使用退燒止痛藥,加上注意水分和電解質補充,選擇以柔軟、清涼的食物會較好入口,避免因疼痛不敢飲食,而造成脫水或熱量攝取不足。

他也提醒家中有幼兒的爸媽,有少部分疱疹性齦口炎症狀特別嚴重,或本身有免疫不全的患者,可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縮短病程。倘若在治療過程中仍持續高燒不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明顯降低或是脫水跡象時,應儘快就醫。

最後蘇軏提醒,家長在接觸疱疹性齦口炎患者的分泌物後,必須要注意手部清潔,方可妥善降低傳染疱疹病毒給其他孩童的機會。平時也要維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增強自身免疫力,也是預防疱疹性齦口炎的方式之一。

優活健康】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推薦閱讀

嘴巴破洞吃什麼好比較快?別再抹鹽!營養師教你「這樣做」最快好

小孩發燒別急著退!名醫黃瑽寧教你「發燒處理法」家長必知5件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