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破解植牙4大迷思:醫病溝通是成功關鍵

破解植牙4大迷思:醫病溝通是成功關鍵

▲圖片來源:canva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植牙」是以人工植體取代牙根,補足缺牙問題的療程;但其成功率卻並非百分之百,過程中可能因為術前評估不完全、患者個人健康因素、口腔清潔不到位等導致植牙失敗,因此植牙必須做好醫病溝通,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藥害救濟基金會針對植牙整理「4大迷思」,包括植牙會不會壞?修補為什麼要付費?⋯等問題,為民眾解惑。

植牙的療程較長,病人常形容如同在口腔內「裝了一台車」,難免抱持較高期待,希望成果能一勞永逸,然而植牙過程不如預期時,也很容易引發爭議。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吉龍比喻,一輛車要能開得久,除了車子合格出廠,平常也必須定期回廠保養,而植牙「這輛車」也必須靠醫病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對此,藥害救濟基金會針對植牙整理「4大迷思」,邀請陳吉龍逐一解析。
植牙容易壞掉嗎?植牙修補要付費嗎?牙醫揭「4大問題」醫病先溝通

延伸閱讀:
牙痛如何快速止痛?能吃普拿疼嗎?關於「牙痛」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迷思1:植牙不會壞?

陳吉龍指出,植牙是取代拔掉的自然牙,不代表功能比較強大,如果沒有做好清潔,或刻意去咬很硬的食物,勢必會降低植牙的使用壽命。他比喻若駕駛常常急煞車,或刻意開崎嶇的路來操這輛車,也沒有按照既定里程數回廠保養,再好的車也是會壞掉。

此外,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影響植牙的效果,比如罹患牙周病、骨質疏鬆、糖尿病或頭頸部癌症,或是鄰近牙齒有蛀牙、發炎等問題未處理,雖然不是直接損及植牙,但容易破壞植體的支撐環境,如同樹木的地基被淘空導致傾倒。

陳吉龍表示,要達到病人希望的一勞永逸,醫病必須建立植牙維護的合作共識,臨床上有人植牙可使用20年以上,要訣就是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保持身體健康;反之,也有人植牙沒幾年就出問題,往往是衛生習慣不佳、沒有定期追蹤保養,或是身體出狀況而不自知。

延伸閱讀:
2024植牙指南》從流程、合理費用、手術項目、到挑選診所,醫師沒告訴你的自救關鍵

迷思2:修補為什麼要付費?

修補植牙是否要付費,也是常見的爭議來源。陳吉龍表示,一般植牙的保固僅限人工牙根,上面的牙冠一使用就會開始磨損,這類耗材不在保固範圍,就像車子的保固範圍主要是引擎,但輪胎、剎車皮屬於耗材,如果有必要更換仍需付費。

要避免這類認知落差,除了完整的術前告知和病人的知情同意外,最好能仿照合約精神,於治療計畫載明保固範圍與條件、雙方權利義務,以及使用的植牙系統品牌和型號,項目愈清楚愈能促進雙方拉近認知,也能減少後續爭議。

迷思3:不滿意就換醫師?

國內就醫可近性高,更換不同醫師看診很常見,但在植牙過程中,換醫師恐非首選的解決方式。陳吉龍指出,每位牙醫師使用的植牙系統均不同,品項高達上百種,牙醫師光靠目測看不出來,因此換牙醫師很可能需要重新再來。

除了植牙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計畫,陳醫師強調植牙畢竟是外來物,適應期需要幾周到一兩個月很常見,病人若感覺卡卡的、會痛等不適感,一定要立即反映,讓熟悉這套植牙系統的原醫師協助處理或調整。

陳吉龍提醒,病人必須清楚自己的植牙系統品牌,並妥善保存紀錄,有助於後續的維修。他指出,植牙數十年後,往往已過了病歷的法定保存期限,也可能遇到診所歇業或醫師離世,若病人自己沒有留存相關紀錄,恐怕後續會較難處理。

迷思4:不舒服才看牙醫?

陳吉龍建議,千萬不要不舒服時才看牙醫,應定期檢查牙齒,避免小病灶拖延成大問題,有助於延長自然牙的使用。植牙後的牙齒保養方式,其實就跟自然牙一樣,維持衛生習慣、正確使用、定期回診,這是延長植牙使用的不二法門。

最後,現在資訊發達,透過網路搜尋可以找到許多植牙的資訊,不過可以先諮詢身邊有植牙經驗的親友,詢問對方的植牙過程與感受,會比網路評論來得真實。他進一步表示,看診最好有固定的牙醫師,好處是較熟悉自己的口腔狀況、疾病史,且植牙需要較長的療程,醫病雙方在有互信基礎下,才能讓植牙過程順利無礙。

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植牙容易壞掉嗎?植牙修補要付費嗎?牙醫揭「4大問題」醫病先溝通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