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用力量來制服孩子,真的好嗎?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用力量來制服孩子,真的好嗎?

教養,家庭關係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崔旼俊

我可以用力量來制服孩子嗎?

「媽媽叫你住手!」

「喂!給我住手!」

「崔─旼-俊!」

這是媽媽平時常用的三階段組合。我就是聽這種話長大的。在這種三階段組合中,包含了想要讓孩子屈服的意志在內。雖然一開始的前幾次用這種方法可以迅速見效,但過一段時間之後,效果就會砍半,因為這會觸發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好勝心。

越是無法自我控制的孩子,就越容易將接受成熟媽媽的控制視為較量。因此到目前為止,談論的重點都是不要被孩子牽著走的成熟精神。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之下,有時也會面臨必須爭到最後的局面。當孩子無視於媽媽的警告時,我們就不能繼續再口頭上說說。這時需要的是「在不產生不必要情緒的底線之下,進行物理上制止」。

有一次,我女兒在高速公路行駛的途中,不停掙扎著吵著她不要坐安全座椅。她在後座又哭又叫。我太太試著安撫她、威脅她,最後開始坐立不安。隨著女兒哭泣和鬧脾氣的時間拉長,太太也越來越辛苦。

這是所有養育孩子的人都至少會經歷一次的常見情況。我先是檢查了孩子是否有哪裡不舒服或是其他生理上的問題。雖然可能是到了她想睡的時間,但看起來沒有其他問題。她似乎是因為爸父母媽不聽從自己的要求而感到憤怒。

這種時候我們沒有其他選擇,需要在物理上制止。但如果想要順利的達成物理制止,會需要一些程序。只要稍有不慎就會替孩子帶來恐懼感,也可能會粉碎與孩子間的信任。這可能會替孩子帶來像是創傷的經驗或記憶,所以必須謹慎才行。因為沒有經過程序的強烈物理制止,只會帶給孩子強烈的憤怒和屈辱感而已。

我看了一下女兒的眼睛,她似乎是覺得在坐上安全座椅之前,我們並沒有詢問過她的意願或事先做出預告而覺得自己受到攻擊。她對於自己未經同意就被綁在安全座椅感到強烈不滿。要是知道她的狀態會這麼敏感,我就會在將她抱上安全座椅之前先做出充分預告了。即使現在已經太遲了,該說話的還是得說。

「小愛,一定要坐安全座椅才行。如果妳再一直哭下去,爸爸就要停車,往回開了喔。」

在不得不進行物理制止時,也要做到事前預告。因為停車之後往回開這個行為本身也可能會造成孩子焦慮,所以我告訴她「爸爸沒有無視妳,但我馬上就要停車往回開了」。我往前開了一會兒,看見一個休息站,於是慢慢停下車,對女兒再做一次預告。

「我現在要停下車,往回開了喔。」

這些行動對孩子來說,是要讓他們知道現在發生所的事並不是威脅或較量的重要信號。之後,我將女兒暫時抱出車外輕拍著她,充分地整理她的情緒。

「小愛,妳是因為爸爸硬將妳抱上安全座椅才會那麼傷心啊。可是小愛在搭車時如果沒有坐在安全座椅上就太危險了,所以一定要坐安全座椅才可以喔。」

人在某些情況之下,只要覺得別人不聽自己的話,就會感到強烈的憤怒。在開始管教孩子之前,先透過言語替孩子將想法講出來再整理情境,將會在控制孩子的情緒上帶來很大幫助。

然而,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逃避,必須再次有力地說明。即使看見孩子的眼淚會讓人感受壓力,但現在哭總是比較好的。這次她即使還是大哭,眼淚已經與先前不同了。之前的眼淚是憤怒的眼淚,是無法溝通的鬱悶;現在的則是感覺自己被接納的眼淚。

「我們現在要坐安全座椅了喔。」女兒在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又開始哭了出來。這是合理的眼淚。雖然看起來可能會和先前的沒什麼差別,但這次的眼淚並不是因為孩子感覺到失敗,而是她感覺受到合理的管教。重點不再於孩子哭還是不哭,而是有沒有好好走過這些程序。

「好,再過一分鐘我們就要坐車囉。妳先做一下心理準備。」這次我一樣又進行了預告。即使孩子還不懂時間也沒關係,慎重地預告會讓他們有種受到尊重的感覺。我透過這些預告的程序,讓孩子再次坐上了安全座椅。

沒有受過這種管教的孩子會再次全身用力,像要往後躺似地大哭起來。這是因為還沒有累積起信任,也還沒學到才會這樣。以孩子的立場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抵抗。他們會使出全力想要逃離安全座椅。這時就必須利用物理上的力量來協助一下,不讓孩子的身體離開。

如果沒有完整經歷這些程序,孩子很容易會覺得憤怒或遭受攻擊,進而感到受挫。然而,如果完整地經歷了這些程序,孩子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一點。我們必須全部除去緊抓孩子或任何讓他們覺得受到攻擊的要素,只將焦點集中在固定身體上面。

將孩子放上安全座椅後,不要帶任何不必要的情緒,只要默默地看著孩子的眼睛,等待一下。孩子這時會感到混亂,並開始衡量起這到是對自己展開的攻擊,還是自己必須適應的規則。

這時如果帶著可怕的表情或說出「妳就是一直哭,才會被爸爸教訓!嗯?」只會打亂孩子的判斷。對孩子來說,時間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時間,等到他們可以自我調節好為止。

「唉唷,我的寶貝,我看不下去了。」

這時太太突然插了進來。女兒馬上看著她,發出求救的眼神,又再次嚎啕大哭了起來。

「老婆,妳就相信我,先出去一下,交給我處理。」

將太太趕到車外後,我又花了一長串的時間,等到孩子可以接受為止。這就是為何平時在主要養育者之間需要對話的原因。當孩子接受了自己該接受的事情那一瞬間,要是發現主要養育者之間的意見不同,就會發自本能地鑽進那個漏洞。

我重新整理了周圍,過了大約五分鐘之後,孩子的眼淚開始慢慢停住。她終於接受了爸爸的立場不會改變,以及這些憤怒和情緒並不是針對自己。就這樣過了五分鐘,等到女兒鎮定下來後,我這麼問她:

「現在可以坐上汽車座椅了吧?」

「……可以!」

二十多分鐘的戰爭結束了,孩子天使般的面孔又回來了。女兒以這個經驗作為契機,變得更能好好遵守規則。因為我們之間已經形成了「爸爸不會隨便對待我,他說到做到」這樣的信任。

在管教的過程中,始終都要以信任作為基礎。如果有讀者擔心自己做了該做的事情而被子女討厭,那我很想告訴他們,情況通常都是相反。以孩子的立場來說,反而能從那些會明確告知自己底線的父母身上得到安全感。

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

請這麼告訴孩子:「你很傷心吧?我懂你的心情,可是還是要坐安全座椅才行。」

管教,教養,罵小孩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韓國最強教養軍師的9大育兒方案,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

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韓國最強教養軍師的9大育兒方案,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

推薦閱讀
孩子的畫可以看出什麼?4個父母可以從畫中注意的重點
致,怕給人添麻煩的妳:懂得愛孩子,孩子長大才記得「愛自己」度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采實文化

采實出版集團,自2010 年成立以來,堅持「做讀者需要的書」。專注眼光精準的選書,切合時代需求的議題,頻頻推出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成立不到三年,即被譽為「最有實力的小出版社」,稱霸健康生活書籍市場。
成立不到五年,便已具備綜合型出版社雛形。出版品陣容,從「健康養生」、「生活飲食」主題出發,擴展到「親子」、「童書」、「商管」、「心靈勵志」等多元領域。旗下有采實文化、貝果文化、核果文化等三個出版品牌。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