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聰明是父母「聊」出來的!話多和話少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

聰明是父母「聊」出來的!話多和話少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

教養,親子關係,父母
圖片來源:俗女養成記2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那些始終低著頭,不怎麼跟人打招呼的孩子,大概率是一個人在帶。如果孩子平時跟人對話少,語言輸入的不夠,就不容易表達出來。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隨著時間的增長,差異也會越來越大。

比如:

在認知能力方面:話多的孩子會比話少的孩子思維更活躍;
在性格方面:話多的孩子更容易偏外向,話少的孩子偏內向;
在人際交往方面:話多的孩子更容易找到朋友,話少的孩子相對慢熱。

不是說內向或者慢熱的孩子就不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獨特氣質,應該尊重和接納。但是如果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就一定要父母雙方都參與育兒,並且多跟孩子說話。這個結論,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的確能在不少孩子身上得到驗證。在美國,學者也曾通過實驗,得出過類似的結果。研究人員曾耗時2年半,跟踪42個家庭,記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對話。

選取的樣本都是13-36個月大的嬰兒。有的孩子來自富裕中產家庭(腦力勞動者),有的來自普通家庭,還有些孩子來自接受福利救濟的貧困家庭。錄音結果顯示,中產家庭的孩子,每小時平均能聽到487句話,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孩子,每小時只能聽到178句話。

這些孩子們3歲的時候,中產家庭的孩子能夠掌握1116個單詞。接受福利救濟的家庭的孩子,只掌握了525個單詞。在孩子們到4歲之前,這些經濟水平不同的家庭,孩子們聽到詞彙量,竟然達到了3000萬個英語單詞的差距。

而聽到單詞最多的孩子,智商為117,聽到單詞最少的孩子,智商為79。在孩子們10歲時,研究人員又進行了回訪,他們發現:那些詞彙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

科學家們推測,腦力勞動者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跟孩子交流更多,所以孩子詞彙量高、話多,智商也會更高。而接受福利救濟的家庭中,父母疲於生計,對待孩子也更沒有耐心,跟孩子交流少,所以孩子詞彙量更少。

這個實驗也從側面證明了,父母跟孩子說話的多少,影響了孩子的詞彙量和表達能力,也間接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

教養,親子關係,父母

聰明孩子是聊出來的,好方法幫你事半功倍

最忌這種對話:

“孩子們,你們喜不喜歡這個遊戲啊?”

孩子:“喜歡”。

“你們覺得這首歌好聽嗎?”

孩子:“好聽”。

這種談話,大人提的都是封閉式問題,孩子的回答只有“是、否”。用我們平時的話說,就是“把天聊死了”,對孩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平時跟孩子聊天,可以多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聊天更高效。

跟孩子聊天,可以多提開放性問題

所謂聊天,就是有來言、有去語。我們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多用一些敞開式的提問,促進孩子去想、去說、去思考。比如我們可以問孩子:

“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

“你聽完……是什麼感受?”

“如果……你會想到什麼?”

這種開放式的提問,能讓孩子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不過我們提出問題後,不管孩子回答得怎麼樣,都不要急於打斷或者批評。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孩子言聽計從,而是引導和鍛煉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說錯了,可以進行引導。如果孩子說得好,也可以趁機鼓勵:

“你這個想法真是不錯。”

“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媽媽都沒想到。”

這類讚賞的語言,會讓孩子更願意跟我們聊天。

跟孩子共情,啟發孩子表達

《Harvard Liberal Red Book》說通識教育要培養四種能力,其中有一項就是“交流思想的能力”。我覺得讓孩子習得這種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父母多跟孩子聊天。當父母願意把自己講給孩子聽,也願意傾聽孩子,他就已經得到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推薦閱讀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小心妳的教養正在複製父母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16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