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卡恥骨自然產只花20分,林可彤感動:醫生神手!

卡恥骨自然產只花20分,林可彤感動:醫生神手!

胎位不正自然產只花20分,林可彤感動:醫生神手!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多數媽媽聽到胎位不正都很擔心只能從自然產改為剖腹產。女藝人林可彤25日分享生產喜訊,雖然胎位不正,在醫療團隊協助下20分鐘就完成生產,讓她嚇得大叫「怎麼出來啦!」胎位不正難道最後就是剖腹產一途嗎?分清楚胎位不正的種類,或許還有轉圜餘地喔!

林可彤在臉書上分享「今天一整天就是驚奇連連的自然產日」,才在24日晚間、25日半夜才在臉書上分享產前瑜珈和寶寶超活潑胎動影片的她,25日凌晨五點多開始陣痛。林可彤表示,寶寶臉部朝上,容易有卡住恥骨或是傷口裂太大的風險,所幸醫生協助將寶寶轉成側面才順利生產,讓她相當感謝「醫生神手連胎位不正都能20分鐘內把寶寶拉出來」,興奮地分享她「最醜也最感動的那一刻」給粉絲們。
(推薦閱讀:不想早產剖腹引併發症,孕婦要多運動!

胡偉敏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胎位不正有以下幾種類型

  • 臀位:胎寶寶先露出來的部位是臀部,比較常見,原因包括準媽媽早產、羊水過多、前置胎盤、骨盆狹窄、子宮肌瘤等。
  • 橫位:胎寶寶先露出來的是肩胛骨,發生率低於臀位,原因包括前置胎盤、產道有腫瘤堵塞、胎兒畸形、羊水過多、雙角子宮、骨盆狹窄或經產婦等。
  • 複合式:胎寶寶先露出來的部位是胎頭、臀部、胎兒的手或腳,發生率較低,原因包括早產、骨盆狹窄、先露部過高合併早期破水。
  • 顏面位:胎寶寶先露出的是臉部,發生率和複合式相當,原因包括骨盆不相稱、胎頭不能屈等。
  • 額位:胎寶寶先露出的部位為前額,不常見,原因主要是胎頭與骨盆不相稱及胎頭不能屈。
  • 枕後位 (OP 位):胎寶寶先露出的是胎頭的後腦部,發生率相對而言比較高,原因主要是由於胎頭和骨盆不相稱。產程開始時,可能是枕後位,大部分可以在產程中轉成枕前位(OA位),如保持持續的枕後位,就是難產,醫生會根據當時的情況,決定是需要陰道助產還是剖腹產來幫助準媽媽分娩。

胎位不正自然產只花20分,林可彤感動:醫生神手!

胎位變動的關鍵期?

懷孕的前六到七個月,寶寶身形較小、媽媽肚內空間較大,因此在這時期胎兒可能隨時都在改變方向,而在懷孕七到八個月後,寶寶身形幾乎已佔滿媽媽肚內的空間,較難以轉動位置,因此在孕期30週左右,就能判別寶寶是否有胎位不正的情形發生,若是在38週前還未轉正的話,一般建議剖腹產以降低生產風險。
(推薦閱讀:剖腹產後自然產?醫:有條件限制

寶寶胎位轉正有方法?

產前檢查發現胎位不正後,醫院一般不建議準媽媽採取糾正胎位的方法,而是令寶寶自行改變胎位,如果到臨產時還是不能改變胎位,醫生爭取準媽媽的同意後,就會進行一些恰當的措施來幫助準媽媽分娩。

目前較為被接受的自然胎位轉正法是膝胸臥式,不過不是每位準媽媽照做都有用。作法是在床上或軟墊上,採取跪姿的姿勢,臉、胸部和手都盡量貼於地面,大腿要垂直並且與肩同寬,臀部抬高,每天早晚練習兩次,一次約二到五分鐘。

曾有胎位不正的藝人

1.薇琪:以女子團體「蜜雪薇琪」出道的薇琪,靠著醫師指示,以「膝胸臥式」和用雙手輔助推肚皮雙管齊下的方式,最終讓寶寶轉至正確胎位,不用剖腹生產。

2.郭彥均老婆:因發現胎位不正,在醫師的建議下提早三週剖腹產女

3.鍾欣怡:生女兒時,醫生發現寶寶胎位不正與臍帶有點繞頸,只好改為剖腹產。

延伸閱讀:自然產VS.剖腹產,如何選比較好?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