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師 洪美鈴
「我吃不完,你可以幫忙吃嗎?」…「你給我一百元,我就幫你把剩下的吃完。」老二在先生的同學會上對叔叔這麼說。
先生阻止,「不可以這樣。」
老二回應,「為什麼不可以?」
我不在現場,據說接著是一陣瞎攪蠻纏,「別人給你吃,你怎麼還拿人家的錢。」…「我又沒有要吃,我是幫他吃耶!」…「不可以,別人好心給你東西,你還拿錢?這樣對嗎?」…「我就沒有要啊,是幫他啊!」
先生覺得生氣又丟臉,礙著場合忍耐沒發作,撂狠話又特弱,「等你回去就知道,你等著媽媽會罵你。」
我,被當最後一道防火牆?在那之前,先體會什麼是火燒心…。
推薦閱讀:媽媽就是家裡的CEO!兩步驟了結大小雜事
我回家時孩子睡了,聽完我問隊友,「幹嘛等我,你怎麼不當場教?」…「我教啦!跟他說不行了。」…「你,他需要你跟他講為什麼不行啊!」…「我說過了,他不聽。」…「你說的他不聽,那就至少把錢還給你同學,跟他說小孩這樣子不對。」…「這樣場面難看。」…「那你現在是要我怎麼辦?」…「妳去跟他講啦!他要好好教!」…
「講什麼?你,你,你,你是爸爸,你不會教嗎?我要去睡覺啦!」氣小孩不懂事,氣隊友推卸責任,我氣到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了,只是知道我很生氣。
還好,還睡得著。
隔日一早,睡飽了也冷靜了,「阿丞,一百塊呢?」這會兒,他找不到了。
「先從你的零用錢拿出來,給爸爸還給他的朋友。」他不甘願的唉叫了一下,還是去拿。
「再跟你們講一遍,從幼兒園到現在,除了學校發的或家人給的,不要拿別人的錢或禮物,你無法判斷就回來問爸爸媽媽,這有沒有問題?」機會教育總還是有剩餘價值。
「是叔叔要給我的,要我幫他吃東西。」阿丞又想重述他的邏輯。
「你想幫忙就幫忙,你贏得的是幫忙別人的快樂和別人對你的肯定,更何況是你愛吃的甜點,叔叔是對你好想送給你吃,怕你不敢拿才說請你幫忙。你吃不下或不想幫忙,也沒關係,就說“吃不下了,謝謝”這樣就好。不要拿來當作拿人家錢的理由。」…媽媽不想進入你的邏輯,只要彷彿聽著有道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時候,就把話拆開來看,通常就會比較清楚。
說一遍,「不要拿別人的錢。不想吃就說謝謝吃飽了。」孩子們複述了一遍。
哪些事情是底線?簡單的是與非,越線就錯,即便你有你正確的理由。哪些事有思考的空間?那我們還可以討論,討論不清楚就先擺著慢慢引導,行為至少符合底線就好。如果要我什麼都要說出原因,講出人生的真相或道理,那我就是尼采轉世。
這孩子的邏輯和表達都不錯,而且可以想像地會愈來愈好,他爸爸和我可能都不是對手,雖然隊友說得沒錯,是要好好教,只不過,不能在我累了一天腦汁榨乾時跟我說這樣的話,我只剩動物本能會咬人。
至於隊友,唉∼∼∼,「萬般巧計不如本份為人」,也許我要求這男人太多了,他的專長就不是講話,但是個好人,盡本份做好事,甚至有時他的是非判斷和做法比我清楚,「你就照直覺做,覺得對的堅定做就好。孩子問你回答不了可以說去找媽媽討論,你按原則做就好,我總是會挺你的,但不要不管等我來管,可以嗎?」
執行編輯\Moya 核稿編輯\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