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的孩子,好奇心越旺盛
「媽媽,小孩是怎麼出生的?」
「什麼?小孩子不用知道那麼多。你這個小鬼,什麼都想知道。」
「媽媽,立委為什麼每天都在吵架呢?」
(推薦閱讀:把握大腦發展關鍵期!營養均衡與環境刺激最重要)
「唉呦!我不知道啦!不要問這些莫名其妙的事了,快去唸書。」
「爸爸,香菸為什麼不好?」
「你到底要問幾百遍啊?昨天不是才跟你講過嗎?」
假如孩子發問時,父母用這種方式來回答,孩子絕對不會想再問第二次。從4∼5歲開始,一直到國小入學前的孩子,是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此時,孩子的嘴邊經常會掛著「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種種的疑問。
(推薦閱讀:教育終極目的是訓練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
就算回答了,孩子還是會不斷的發問,這種現象相當自然。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觸碰到的,孩子覺得所有的東西都好神奇,怎麼會不想發問呢?可是,孩子發問的理由,並非單純是因為不懂,而是為了得到關心,或是為了炫耀自己已經懂了,有時也是因為分享對話的心情。
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看待
智商越高的動物,好奇心就越強烈,這也代表越愛問東問西的孩子,智商也越高。
孩子充滿旺盛的好奇心,除了有點「麻煩」之外,沒有別的壞處。
(推薦閱讀:強心臟爸媽,放手讓孩子冒險探索世界)
然而,假如父母做出讓好奇心銳減的行為,或說了不當的話,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好奇心;他們會產生「無論我問什麼,爸爸媽媽都會討厭」的意識。因為孩子會做父母喜歡做的事,藉此得到稱讚和關懷,他們不想做父母討厭的事。這樣一來,當他們有想要知道的事情時,就會想辦法自行解決,並且相信自己認為的錯誤答案就是真相。而且,孩子還會用「我對這個沒興趣」的藉口,將自己的消極正當化,進而轉變為意志消沉的個性。沒有好奇心意味著不積極,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就應該積極培養孩子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