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破解過敏12大迷思!跟益生菌有關?黃色鼻涕一定是感染?

破解過敏12大迷思!跟益生菌有關?黃色鼻涕一定是感染?

過敏、飲食、健康、教育
▲圖片來源:瀑布電影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小兒科醫師 徐嘉賢(黑眼圈奶爸Dr.)

過敏誤很大( 更新版)

1.黃色鼻涕一定代表感染

這一點的確很多人誤會,顏色真的不一定代表著什麼,要看症狀的整體,不能單看顏色判斷。反過來說,白色的鼻水或痰,也可能代表著流感、梅江俊先生感染。

2. 水解奶粉過

水解奶粉常被人家貼上標籤說沒有營養,吸收不好。奶爸Dr.必須要幫水解奶粉講一句公道話,營養吸收都一樣,分子被切成小的分子,比較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辨認出來,減少牛奶過敏的機率。被說成營養不夠、吸收不好,其實都是銷售的話術。跟「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有營養」的道理一樣:沒有的事兒!

3. 遺傳

父母都沒有過敏,孩子怎麼可能會有?

遺傳的確佔了很大的因素,但是只佔部分,大約有10%到15的過敏患者,父母是沒有過敏的。過敏還跟其環境、生活方式、所以哪一種過敏原有反應有關。

喝牛奶吃鈣片,孕媽咪這樣補鈣正確嗎?

4.羊奶 

羊奶好棒棒,對氣管敏感很有效。研究顯示,對於牛奶過敏的孩子,仍然會對羊奶過敏的比例,大約是七成到八成之間,因為他們的蛋白質結構,仍然非常的類似。

5. 副食品與過敏原的迷思

以往的做法,是主張完全不吃高過敏副食品。但是最新研究顯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給他多接觸嘗試高過敏的食材,日後過敏的機率反而降低。

6.支氣管炎/肺炎久了之後,會變氣喘

呼吸道感染並不會直接引起氣喘。

但是反過來看,氣喘的兒童,在嬰幼兒時期,如果超過三次細支氣管炎,呼吸聲有咻咻聲,日後長大患有氣喘的機率,的確會比較高。這個概念比較像是:氣管比較敏感,呼吸道容易收縮,所以感染之後,造成咻咻聲、呼吸喘。

7.異位性皮膚炎 

在臨床上面發覺很多父母,在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時候,才擦乳液保養。專業的皮膚科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建議,孩子平常每天都要擦乳液保養,保護皮膚不受過敏原的刺激。

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種不同功能吃對才有用

8. 益生菌:

怎麼吃了益生菌,都沒有用?還是照樣打噴嚏流鼻水?

益生菌的效果,因人而異,並非神藥。大家的益生菌的期待,實在有點過高。益生菌被實證醫學所證實有效的範圍,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腸胃炎、抗生素使用過後的腹瀉。

其他的宣稱功效,例如解決過敏所有的問題、長高、瘦身、 變聰明、每年當班長……等等,都是「願景」。

9.吸入型類固醇

「醫生,別的醫院醫生說孩子需要用吸入型類固醇,等於判了我孩子死刑,怎麼辦?可以不要用嗎?」

聽到類固醇,父母的心涼了一半,我們先要建立有兩個觀念:

1.過敏的治療,是循序漸進式的。從症狀治療、日常生活環境的改變、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又分為較為輕量級的抗組織胺或者支氣管擴張劑,新型的欣流/ 蒙地卡,到類固醇。循序漸進,有時候會互相搭配著用,有時候單線使用。

2.過敏是一個動態狀況:有時候好有時候壞,受到天氣、感冒、環境影響。在穩定的時候,或許完全可以不用藥,但是在發作的時候或不穩定的狀況下,就按照醫師的指示要用適當的藥物控制。

當然可以跟醫師討論用藥的方向和計劃。

10.臍帶血說過敏指數不高,長大怎麼還會過敏?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誤解,剛出生時候針對臍帶血所檢驗的過敏指數,準確度不是100%。

如果過敏指數高,可以預測日後的過敏體質機率大,但是如果指數低,不能判斷日後沒有問題。

11. 空氣清淨機

「哪一台空氣清淨機可以解決我所有問題?」

很多家長有一個迷思:空氣清淨機是最終解決所有問題的武器。空氣清淨機是輔助,不是治療方式。過敏控制,是需要多管齊下,才會看得出效果。

12.氣喘的標籤

父母擔心一旦孩子被貼了氣喘的標籤,會不會像電影所描述的一樣「緊張又懦弱地吸擴張劑」,而且很難治癒。氣喘患者若控制得宜,平常不會有症狀可以正常生活、運動 、唱歌等等。

跟遺傳有關、益生菌有效?破解過敏12大迷思

奶爸Dr.自己也是氣喘「兒」(有魚尾紋的那種),所以我了解患有氣喘的困難與感受。我從小就在一旁看著父母親眉頭深鎖,靜靜地看著我吸支氣管擴張劑的表情。從當了父母後,我更能體會背後的心情。

奶爸Dr.以過來人的親身經驗以及兒科醫師的觀點來跟父母說:過敏並不可怕,只是需要耐心跟它拉鋸並且和平共處。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不健康的暴食傷生又傷身,11步驟教你如何走出暴食圈
30+的許瑋甯凍齡瘦身秘訣!最大關鍵是要吃的像公主!?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黑眼圈奶爸Dr.

黑眼圈奶爸Dr. 本身為兒科醫師(有點龜毛那種),為了家中兩位過敏體質的小前世情人,千方百計為她們創造一個無毒、低甲醛、兒童安全的環境。以輕鬆詼諧、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有關於兒童健康、無毒育兒及兒童居家安全的資訊。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