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媽媽經主粉ia » 高三女生被霸凌,求助父親只回「想開點」後輕生…如何傾聽青少年的聲音?

高三女生被霸凌,求助父親只回「想開點」後輕生…如何傾聽青少年的聲音?

學生跳樓,青少年自殺,青春期,自殺,跳樓,孩子求助父母,憂鬱症,憂鬱症症狀,
▲ 學校2017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據外媒報導,一名高三女學生小晴(化名)在學校遭到欺負,之後趁著星期六教室無人時,在窗口徘徊一段時間,站上桌子並跳樓。據家長的說法,此前小晴情緒不好,家長詢問原因,小晴才說出在學校裡因為一點小事被人欺負,但父親卻勸她「想開點」,此後小晴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和家人說。

父親表示因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沒想到事情這麼嚴重,一直叫孩子想開點,事後非常後悔沒有積極處理。父親還說,小晴與家裡沒有矛盾,學習上從不給她壓力,回家前說想吃什麼,家裡都會替她準備好,每次回家都總是很開心。小晴父母想不通為何會發生這種事情,他們不要求賠償,只希望能夠釐清事情的真相。

這起事件曝光後,網友們表示:「息事寧人是對子女的二次傷害」、「經歷過高中青春期,懂得女孩被欺負的那種絕望感受。這個階段,孩子雖然已經看起來是成年人,但是內心很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因此需要家長格外重視。」、「孩子受到欺負,父母應該給予開導和心理撫慰,但作為普通父母,一般都不太懂得去做這些精神方面的照顧。」

學生墜樓事件,台灣也常發生

台灣也曾發生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墜樓的事件。1月14日上午高雄傳出一名國三女學生墜樓事件,據新聞報導,女學生一早約8點左右到校後,就獨自從行政大樓二樓爬到四樓,一躍而下,同學聽見一聲巨響出外查看,趕緊通報老師,緊急送醫後,在早上9:40仍然宣告不治。

目前學校已經派輔導員對目擊同學進行安撫,根據了解,女學生原本在生活和課業上就時常被關注,不知是否因為課業壓力、家庭壓力等,導致憂鬱情況,才發生此悲劇。

學生墜樓事件時有所聞,時常讓社會震驚又悲痛,為什麼正值大好時光的青少年會做出如此選擇?是憂鬱症還是其他因素呢?而憂鬱症又有什麼原因及前照?

寶瓶文化出版社總編朱亞君曾在聽見學生墜樓意外之後,感嘆:「沒有人知道最後一刻,他們在恐懼什麼、痛苦什麼,沒有人可以說說話嗎?寧可用最激烈的方式表達。而難道孩子沒呈現出來,就沒有陰影嗎?也許只要一個溫暖的擁抱、多一句的關懷,他們就不會在頂樓徘徊。

孩子找不到自我價值

李崇建老師分享過兩個他遇到的案例。有個高中女生被父母逼迫學習許多課外才藝,上高中後停止彈琴,專注在學校課業及補習,她很痛苦地表達了想自殺的訊息,也在手腕上劃了很多傷口,說自己「一無是處」。

另一個孩子被爸爸發現改編網路遊戲寫成小說,爸爸認為他在做沒有意義的事,撕掉孩子的創作之外,還聯絡老師幫忙記錄孩子的回家時間,讓他不要在外面遊蕩。孩子跳樓時,書包裡的創作小說開頭便是「我就是個垃圾。」

為什麼這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了「價值」呢?他活著的時候有自己決定過事情嗎?他有感到快樂嗎?有感到被肯定嗎?

李崇建老師甚至還從高中女生的爸爸口中聽到:「學習的黃金期只有幾年,若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就好好學習改變,這孩子怎麼就不懂?」設想一個孩子努力了仍達不到好成績,又聽到父親這樣說,還能感覺自己的價值嗎?

家庭環境的應對,創造孩子的內在,當孩子感覺自己很糟糕,自我層次的生命力就弱,心理就會被憤怒、憂傷、絕望、無奈等負面情緒淹沒,而容易出現割腕或自殺的事件。

學生跳樓,青少年自殺,青春期,自殺,跳樓,孩子求助父母,憂鬱症,憂鬱症症狀,憂鬱症原因

傾聽孩子的聲音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青少年的自殺行為及意念背後是一連串因素相互影響,並非單一原因造成,但在脆弱時刻就可能萌生自殺意念和行為。而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以「罹患憂鬱症」為最高,接著是「感情因素」與「家庭成員問題」。

青少年因身心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遇到困擾時情緒不知如何抒發,會透過沉迷手機或電腦遊戲、拒絕上學來表現,甚至有孩子以割腕見血來抒發心情。家長常常只看到表象,沒有傾聽孩子的心情,也常常錯失發現孩子有自殺意念的徵兆。

更重要的是,親子的互動模式應更親密,建立良性的溝通模式,孩子有話可以說出口,家長願意傾聽,對孩子情緒抒發有非常大的幫助。且不要輕易標籤化孩子,如孩子學習不好,就說孩子「笨」;孩子網路成癮就說「沒意志力」,孩子會將這些評語內化,變得更加自卑。

推薦閱讀
18歲重考生疑壓力過大墜樓身亡!別讓「成績」成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功課好、家庭又和諧的孩子,卻看不見自我價值?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