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陶成為「人」的教育 是什麼樣子?

陶成為「人」的教育 是什麼樣子?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其實我們過去的教育受到杜威(和馬里旦互相批評的哲學家)的實用主義影響非常大,但其實這也不代表絕對價值,面對AI的衝擊也是時候從教育哲學的根本上重新思考了。

簡而言之,馬里旦提倡博雅教育,其最高目的是在使年輕人擁有「智慧」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使人達至「智慧」而做準備,而整個過程就是要陶成「人」。

這就牽扯到什麼才是「人」的本質?因此才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哲學層次上思考,這個問題或許過去可以不管,只用實用性去思考,但是在AI的衝擊之下,原本認為會被取代的是勞力型的工作,然後人類就可以不用辛苦勞動,但現在發現最先被取代的居然是跟腦袋有關的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被人自認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異的理性、心智能力、知識都可以被AI取代,那麼什麼才是人的價值?人之為人的關鍵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馬里旦的回答是,人應該是一個整全的人,包括了人性與神性(強調精神性)。這當然牽扯了他的整個哲學思想在此不多論,只關注在教育議題上。就是強調人應該是結合了理智、意志、慾望的人性之外,也有追求更高層次精神自由的神性。強調教育的首要目標是由個體所達至之內部的與精神的自由之征服。換句話說,就是人追求透過知識、智慧、善的意志以及愛而獲得解放。

 

而基礎與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使年輕人成為一個有智慧者,而是要以有秩序的知識來装備其心智,該知識將使他在他的成年時期,也能夠朝向於智慧而進步。它的特殊目標,就是要在年輕人進入到文明社群中一個確定的、受限的成人生活任務之前,提供給他以真實智慧的基礎,以及對科學和文化中之人類成就的一種普遍的、相互連貫的理解,甚至當他以特定之科學、科技或者職業的訓練而為自身任務作準備的時候,亦是如此。

馬里旦也有詳細列出每個階段的教育應該著重的科目內容,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它的核心教育目標:陶成為人,這和現在的教育落差其實挺大的。但我確實覺得如果面對AI世界,這樣的思想不是老舊的,反而說不定是最新,應該好好思考的。

 

另外,有關價值觀教育的問題,馬里旦認為有關倫理道德的部分,最重要提供教育的應該是來自家庭,但是學校教育可以提供的,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他是這樣說的:

“在這些年中,文明中所傳達的自然道德與偉大的倫理觀念,應該要被教導。它們是古典人文主義的真正精華。它們必需被傳遞給年青人,但不是被當成某種特別課程的科目而被傳遞。他們應該被實現在人文學科與博雅學科當中,尤其是作為文學、詩、美術與歷史之教導的統合部分而被傳授。這樣的教學,應該被一種價值的感受所沁透。”這段就正好回答了上面有關教育的第二個問題。

 

有關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個人覺得很精彩,所以之後可能再找時間來聊一下,他的教育哲學中的教育原則其實與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PS:來分享一下蘇菲學校帶回的,應該是有關生物課程的內容吧。他自己畫成這樣應該會比較有記憶吧。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

希望女兒擁有智慧(Sophie希臘文原意)的蘇菲媽,在商場打滾多年後,投入哲學諮商及兒童哲學 教育哲學相關領域:
- Debug哲學工作室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灣哲學諮商學會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大哲學系畢 輔大哲研所進修中
- AMI國際蒙特梭利 6-12歲助教認證
- 中國二級心理師證照
分享蒙特梭利、哲學、儒學、心理學等所思所想,並進行哲學諮商相關研究與推廣,也分享蘇菲實際在蒙特梭利學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