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青少年壓力來源之一:「家庭生活」!父母的控制和壓力,讓優秀孩子都病了

青少年壓力來源之一:「家庭生活」!父母的控制和壓力,讓優秀孩子都病了

青少年壓力來源之一:「家庭生活」!父母的控制和壓力,讓優秀孩子都病了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知名心理教授徐凱文觀察到一個很讓人心痛的現象:特別優秀的學生,考上了最頂尖的大學,竟然想要自殺,而且是屢次自殺。

這些孩子從表面看來很像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也一定會被診療成抑鬱症,但是對他們所有抗抑鬱的藥物都無效,甚至使用電抽搐也沒有任何效果。徐凱文認為這不是普通的抑鬱症,而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他把它叫做“空心病”。

很多父母以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大學,將來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一定能獲得幸福,這可能是最大的誤解。這些頂尖大學的學生,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最乖的學生,他們如所有人希望的那樣優秀,卻有著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不是想自殺,而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

空心病的來源

空心病的核心問題,是缺乏支撐人活下去的意義感和存在感,主要受這幾個方面影響:

社會:焦慮的時代

哲學家韓炳哲在《怠社會 Müdigkeitsgesellschaft》一書中描述了當今社會普遍蔓延的不安情緒,他認為我們身處充滿競爭、績效主導的社會。不管你願不願意,所有人都要超負荷運轉,失敗、充足的休息都是不允許的——那被認為是不努力。

這帶來了什麼呢?根據全國流行病院調查的數據,焦慮症的發病率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概1%到2%,現在是13%;抑鬱症十幾年前髮病率是0.05%,現在是6%,12年的時間增加了120倍。

情緒,教養,人格養成

父母:控制和加大壓力

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系主任、青少年大腦研究權威弗朗西斯.詹森提出,青少年的壓力反應系統本來就很敏感,大量來自社會、學校、同伴和氾濫的媒體信息已經夠他們受的,如果父母再對他施加過大壓力的話,他們的大腦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傷。

如果社會和學校都給孩子施加了太多壓力,那麼唯一的港灣就只能是家庭了。可是父母在做什麼呢?徐教授有位來訪者說,19年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所以他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

父母希望孩子按照社會要求得那樣優秀,但是有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當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願望行事,當父母把承受的焦慮和壓力直接二傳給孩子,他們就淪為了功利社會的“幫兇”。

家庭生活是最讓青少年擔心的壓力源之一。

那些無法承受壓力的孩子,即便沒有自殺,也可能轉向其他出口,沉迷網絡、談戀愛、無法完成學業等等。有些人是勉強堅持到了大學,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就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了。

如果孩子出了問題,很可能是社會、學校或者家庭出了問題。抑鬱症,但是對他們所有抗抑鬱的藥物都無效,甚至使用電抽搐也沒有任何效果。徐凱文認為這不是普通的抑鬱症,而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他把它叫做“空心病”。

怎麼預防空心病

當得了空心病生無可戀,才想要治療是很難的,更好的辦法只能是預防。回到人生的起點,有誰是只為了減少痛苦而活?我們想要的是幸福,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開始的目標就設錯了。

幸福是怎麼來的呢?靠名校、金錢和贏得一切嗎?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年輕的時候曾經研究抑鬱症,他發現怎麼努力去減輕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也總有一些人無法治癒,於是他改變了思路,他開始研究那些幸福的人到底為什麼會幸福。

人生最高級的活法,就是做自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生最高級的活法,就是做自己。每個人都有成為自己的強烈願望,也會因為不能成為自己而崩潰。好的社會,條條大路通羅馬,人各有其福,幸福的標準絶不會只有一個。

願我們的孩子不僅僅“優秀”,更能獲得美好幸福的人生!

推薦閱讀
「你會被我們修理得很慘!」沒想到孩子的回答讓父母氣炸了
不守班規就扣一分,孩子的好壞由分數定義,好嗎?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