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重啟】親子陪伴無可取代!逐漸忙碌的生活「共享時間」是關鍵
作者\卡爾.皮勒摩
在一團混亂的教養建議中,有沒有「仙丹妙藥」呢?有沒有哪種行動方針,既能營造慈愛的親子關係,又能充當問題警示系統,讓你和孩子一輩子緊緊相繫呢?專家們說:「有,多陪陪孩子。」如有必要,犧牲其他事物也無妨。在這個忙碌緊迫的社會,父母總是無止境地尋找課程、竅門,甚至是療法,來增進與子女間的關係。但長者告訴我們,要一輩子關係親密,有一個重大因素無可替代——你的時間。
在專家們眼中,孩子最想要的不是你的錢(或你用錢買的東西),而是你。說得更具體一些,他們想要你跟他們在一起。要兼兩份差事才能維持家庭生計的父母或許別無選擇,但如果你和配偶每周工作七十小時,是為了買消費品和度過奢侈假期,那你就誤用了你的時間。就算那代表物資較不寬裕,長輩們還是會告訴你,當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會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初沒有多陪陪孩子,而那也是孩子們的遺憾。
這麼多年來,我聽過無數青少年的父母抱怨,他們的子女不想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就這些案例,我發現許多真實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孩子並不反對多陪陪父母,只是父母老是想要規定大家一起從事活動。一個可供選擇的策略是: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你喜不喜歡。
我很早就決定以此為策略,但這仍是挑戰。我生長在一個有四個男孩的家庭,最後卻成了漢娜和莎拉的驕傲父親。坦白說,那兩個丫頭為什麼會想做那些我們在一起做的事,對我來說仍是一個謎。但我很早就立誓遵循這個原則——如果她們願意花時間跟我一起從事某個活動,我都要培養對於那個活動的興趣,無論它是什麼。
我曾和女性朋友打趣地說,自己對於女鞋的了解,遠勝於中年男子該具備的知識。多年來,我常帶女兒到紐約市。其他父母或許會強迫大家參觀博物館,我卻去了數十家鞋店,還有高檔服飾店。我還會找地方坐下來聽我女兒大呼小叫,聊著六吋厚底鞋或怪異的復古珠寶。
我發現回饋非常豐厚。重點不在於活動,而是共享的時間。在那些空閒時刻,無論從事什麼活動,我們都有時間談天說地、分享祕密、聯繫情感。在那些活動當中,有時會出現溝通的奇蹟。
我記得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萊奇(Robert Reich)寫過一篇關於兒子的文章,1他用了蛤蚌的比喻來強調,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孩子,就必須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他們身邊。孩子有時會像蚌殼一樣緊緊關閉,雖然外面堅硬,裡面卻柔軟而脆弱。但突然而意外地,他們會決定打開來,這時如果你不去關心,他說:「那你乾脆搬去月球算了。」
這就是為什麼陪伴如此重要。事先安排「珍貴時光」(隨便叫它什麼),並不能確保你能在馬修決定告訴你,真正讓他心情不好的原因是英文老師討厭他;或是艾莉森想要透露她的西班牙文課堂上有個男孩如何如何時,你剛好在場聆聽。當年沒有多陪陪孩子的專家們無不深表遺憾,而巧妙運用時間的專家們則視之為「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
七十九歲的克雷頓.葛林諾和兒女的關係十分密切,兩個孩子成年後都住在附近。針對教養子女的課題,他仔細思考了迎合子女興趣,並使之成為共同活動的重要性。
或許這是老生常談,但我覺得投其所好相當重要。在我兒子讀高二的時候,我開始在後院蓋小木屋,那時他正在學校修一門木工課程。我請他幫忙,而某天我下班回來,他已經坐在那裡,一旁擱著工具箱,等著要幹活。這也帶領他走向一條新的道路——確實明白了測量等作業的必要性,開始體認算術與數學的價值。最後,他成為機械設計師。
如果當時我讓他遍尋不著,我不確定他會選擇什麼樣的路。今天他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從我們共度的那段時光開始的——因為有人在那裡,並且對他感興趣的事情感興趣。
我和專家們就教養子女的問題談得愈深入,這個事實就愈明顯——親子關係的品質與相處時間成正比。有趣的是,他們所說的時間通常是一起從事日常世俗活動的時間,而非難忘的「特殊場合」。他們建議要時常陪孩子參與活動,而那需要你本人長時間在場。
八十四歲的拉瑞.韓德利描述這種經驗對他的孩子有多重要:
當他們年紀大到可以幫你的忙,就讓他們幫忙做些事情或打掃之類的工作,比如挖花園的土,分擔家務或院子裡的雜事。幫幫媽媽或爸爸的忙,做些不見得那麼容易或愉快,但一定得完成的事情。你可能不會明白,但這些事情會跟著他們一輩子。他們可以樂在其中,你也可以。
花時間陪孩子之所以至關重要,還有一個原因:它可以做為問題萌生時的「早期警示系統」。貝絲.葛林育有一子一女,她能夠替他們排解人生的疑難雜症,因為她一直與他們同在:
這點很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陪伴與支持他們,否則你會無從得知他們要往哪裡去,他們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以及他們想投入時間做什麼與打算怎麼做。因此,我們不僅要去看他們的比賽或音樂會,也要認識球隊或樂團裡的其他孩子,否則他們會離你遠去——而天曉得他們會和哪些人在一起?
我跟你說,如果你的孩子有音樂會或什麼比賽,你一定要排除萬難出席——如果房子要整修,衣服要洗,這些都先擱著,投入時間參加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更重要。否則你會失去他們,終會變成陌生人。
事實上,他們是會變成陌生人的。陪伴孩子非常重要的證據,也來自於那些當初沒有這麼做而深感後悔的專家們。八十三歲的莎拉.羅斯曼就很遺憾,她那工作狂的丈夫花了太多時間在工作,她自己也因為工作犧牲了家庭。
趁孩子還小時,享受擁有他們的時光吧,別那麼急著重回職場。因為我了解這點,我在家裡待了五年。但現在回想,我應該更享受那段時光,應該休息更久一些,別那麼急於回去工作。歸根結柢,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但這門課並不容易,有時要到參加朋友或同事的葬禮了才會恍然大悟——他們這一生有多快樂,大大取決於跟孩子相處的時間。
對八十三歲的詹姆士.華盛頓來說,後悔是跟著一齣悲劇而來:
我們確實有一段悲傷的經驗。我們最小的兒子在幾年前過世,他非常年輕。我想,這就證明了人生無常,你不知道它其實有多短暫,不是嗎?這讓我們恍然大悟家庭有多重要,你恨不得自己當初多花點時間陪他們,因為珍貴時光是如此寶貴,而你從來沒有付出該付出的時間。
七十九歲的伊莉莎白.威爾森沉痛地透露她的懊悔,她並未趁孩子還小時,為他們多付出一些時間和心力:
最困難的事情是我們沒有很多錢,我得回學校念書,然後找工作。就某種層面來說這是好事,但令人難過的是,當你一心埋首於工作,家庭就變得次要了。我還記得當年開車載孩子回家時,心裡滿是牽掛,不斷回想那一天發生的事,還有隔天應該做些什麼,以至於聽不到那些小小的聲音,聽不到他們正在和彼此、和我分享什麼。後來,我常常後悔當初明明可以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我卻吝於付出。
專家們對這堂課提出三大關鍵要點:第一,孩子要的是你的時間,而以後他們會珍愛地懷念你與他們共度的時光。專家們都記得和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那確實是童年愉快回憶的泉源。
第二,最重要的是共同參與的活動——花在嗜好、運動、露營、打獵或捕魚(最特別的是,許多男性專家都很珍惜與父親一同捕魚或打獵的回憶),或一起尋找新樂趣的時間。
第三,專家們一致同意,我們應該犧牲一些事物來爭取那樣的時間。他們說,如果你打算生孩子,絕對值得少賺點錢來換取與孩子作伴的機會。

▲如果人生重啟: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商業周刊】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如果人生重啟: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推薦閱讀:
【校長媽媽50年的教養智慧】想培養孩子「同理心」父母態度很重要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談話前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對等關係才能坦率對話
作者\岸見一郎 對話的前提是雙方必須對等 只要雙方關係是對等的,弟子對老師或患者對醫...
孩子不願意好好用餐?新手父母必學5步驟讓幼兒愛上吃飯
「寶貝,再吃一點點好嗎?」「寶貝,要吃飯才會長高喔!」在新手父母的家庭裡,這些話是不是言猶在耳呢...
二胎隔幾歲最好?二寶媽7招育兒教養化解手足衝突
作者\babylike 當二寶媽真不容易!擔心一打二忙不過來嗎?手足間時常吵架該怎麼辦?過...
父母的「情緒處理」如同鏡子照映出小孩表達方式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很多家長應該很有感,當幼齡的孩子在某個階段很喜歡亂丟東西,說了無數次「...
不再使用負面話語,讓孩子邁向自我肯定的關鍵!
作者\石田勝紀 我已經親眼見證過無數次只要父母改變自己的說話習慣,孩子的成績就會提升的案例...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