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補習?從心理學角度看補習的「2利3弊」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放學後的南陽街,上百家補習班擠滿了上千名學生。這一幕,對於台灣人都不陌生,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有吸引力?因為防疫的需求,許多補習班都以「線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以往補習班有延伸「學校」的作用,如今少了實體學習的氛圍,也提醒了我們:孩子真的需要補習嗎?
補習班的定義是為有一定學習目標的學生提供幫助的輔導組織,例如:高中或大學的入學考試、幫助學生申請外國學校或是對GRE與托福進行培訓等等。
這些類型的文化,主要存在於東亞,因為家長們普遍認為,考上更好的大學,就等於得到了一份好職業,一個光明的未來。因此,他們將孩子送到補習班,能幫助到他們在往後有更好的生活。關於補習班的優缺點,我們一同來看看:
補習班的優勢
(一)有利於升學或是在學的考試
由於補習班仍舊是營利取向為主要目標,因此,他們需要更多學生來上課。如果學生在上完補習班後發現成績沒有提高,他們繼續在這補習的意願將會降低,那麼補習班挽留住學生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們在學業上進步、或是得到好成績。
(二)提供第二次的學習機會
不論孩子的成績好壞,上補習班都是有用處的。如果孩子理解不了學校老師的教學內容,可能會需要到補習班學習;如果不太確定孩子是否理解學校的教學,在補習班多聽一次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果孩子已經了解學校教學,補習班教學能提供第二次復習機會。而對於已經有好成績的學生,有更多的訓練機會,補習班會有很多補充內容可供學生,以提升他們的知識。
補習班的缺點
(一)缺乏課堂互動
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有可能太多,然而教學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一間大教室裡可能擠滿了三百多名學生,使學生很少有機會在課堂上即時提問。
(二)透過電視或影片學習
在大班裡,學生坐在離老師太遠的地方,幾乎看不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什麼,所以補習班會提供電視,讓學生能夠看到黑板上老師所提供的筆記。甚至補習班會有影片以供缺席的學生補課,讓他們能夠一邊看老師講課,一邊做筆記。但是這些狀況導致教學死板,補習班的老師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機會降低。
(三)從不思考為什麼,依本能地寫出答案
看到問題可以馬上寫下答案,但實際上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在補習班上課的學生雖然可以回答考試中的問題,但從不知道為什麼答案是這樣,甚至也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補習班的教學策略更加精鍊,提供重點,著眼於解題,針對同一問題提供多種解法。老師們喜歡發明一些特殊的術語讓學生記住,培養本能性解決問題的習慣,希望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補習班提供一條學習的「捷徑」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喜歡「快速、效率」。為了快速提升成績,學生或家長往往會選擇能夠有效提高成績的補習班,實際上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家長和學生拿到高分。台灣擁有許許多多的補習班,如果學生的成績在這間補習班不能立即得到提高,他們可以馬上到另一所補習班報到,因此,所有補習班都會努力留住學生。
補習班的商業式教學
他們其實更關心孩子的成績,而不是孩子的健康或心理狀態。亞洲人認為醫生是名醫,因為他們可以第一眼就指出病人的疾病;對老師也是一樣,如果老師能夠當即指出重點,就會像名師一樣受到崇拜。最後,適當的壓力有助於學生專心學習,但當學生被迫接受固定的思想和枯燥的學習時,他們可能會成為「考試機器」,或報復整個社會。
許多新聞報導、影視作品顯示,學生面對這種固化類型的教育系統,往往殺死了他自己的人格,更嚴重的也有產生精神疾病等等案例。補習班雖然可以為不適應一般學校教學的學生提供幫助,但是無論老師教得多麼有效或精彩,如果一個人不努力,他也很難得到改進。
參考資料:
Beech, H. (2004, November). School daze. TIMEasia.com.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4, from http://www.time.com/time/asia/features/asian_education/cover.html
Brinthaupt, T. M. & shin, C.M. (2001, September). 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cramming to flow experience.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5 (pp. 457-462)
Cram school bullying East Asian school kids.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4, from http://www.coursework.info/i/23070.html+cram+school&hl=zh-TW
Johnson, M. L. & Johnson, J.R. (1996, October). Daily life in japanese high schools.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4, from http://www.indiana.edu/~ssdc/jdaydig.htm
Lin, L. S. (2002). The effect of cramming education to social flow.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u Jen University, Taipei.
Manzo, k. K. (2002, August 7). Japanese schoolchildren “cram” to boost achievement. Education Week 21 (pp.8)
推薦閱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零用錢當獎勵好嗎?心理學家:建議避開「這幾種」有毒獎勵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在心理學中,獎勵是一種常用的正向激勵方式,可以激發行為的重複和增強。然...
老夫老妻就該平淡生活?心理學:約會永遠是必要的投資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心理學「親密關係冷卻效應」 這是指長時間共同生活的情侶在一起之後,容易忽...
「AA制」破壞婚姻關係!研究:老公不願意為妳花錢就是不夠愛妳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2008年Vogler等學者的研究發現,一段關係的滿意度會受到財務問題...
太過恩愛恐出現「刺蝟效應」!心理學:相愛相殺不是真愛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伴侶的「刺蝟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它描述了當兩個人太愛彼此時,他們可能...
孩子上學總是好開心?心理學:不會哭的孩子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上學不哭的孩子,在心理學上有較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情緒調節能力。他們在...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