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米飯室溫擺放到隔餐,易染菌恐致食物中毒

米飯室溫擺放到隔餐,易染菌恐致食物中毒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撰文=曹皕晴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仙人掌桿菌是台灣食物中毒的前三大原因,是一種容易藉由灰塵和昆蟲所傳播的細菌,食物保存與冷藏不當是造成仙人掌桿菌污染的主因。

日常的食安危機時常出現在每日的三餐,甚至是餐間點心,有時難免聽聞食物中毒而上吐下瀉的案例,曾在2017年1月校園營養午餐出現過食物中毒事件,查證後發現原因是食物受到仙人掌桿菌所污染,這個被列為台灣食物中毒的前三大的原因,你也需要一起來了解為自己的飲食和健康把關。

米飯室溫擺放到隔餐,易染菌恐致食物中毒

仙人掌桿菌是一種容易藉由灰塵和昆蟲所傳播的細菌,由於其外表周圍布滿短小的鞭毛,在顯微鏡之下看起來如仙人掌,因此命名為仙人掌桿菌。仙人掌桿菌普遍存在於周圍環境中,能在10~50度C的環境下生長,因此最常見於室溫擺放的食物受到仙人掌桿菌污染,根據台美檢驗科技公司探討該菌指出,仙人掌桿菌容易經由灰塵等傳播污染,而高澱粉的米飯等又是常見容易受污染的食物。家中烹煮三餐時,有些家庭習慣烹煮完後將米飯取出擺放在餐桌上,等放涼後吃飯時再食用,甚至有些人會將前一餐未食用完的米飯,直接在室溫下放到隔餐食用,而這會使米飯暴露於空氣中,而受到細菌污染後又符合繁殖環境,米飯便可能含有大量的仙人掌桿菌,由於食品被污染後,外觀不會有變質等現象而不容易辨認,無形中對日常飲食形成威脅。

吃下受仙人掌桿菌污染的食物,可能會造成上吐或下瀉,根據食藥署指出,嘔吐型的潛伏期短,主要以食用到米飯等澱粉食品為主,可能產生感到噁心或嘔吐情形,而腹瀉型則潛伏期較長,以主要以食用到香腸、肉汁等肉類產品,另外也包含果醬、沙拉、布丁等食物,可能產生與腸炎相關的腹瀉反應。

要避免仙人掌桿菌的污染,要特別著重於食物的保存和冷藏溫度,除了食物應盡快食用完畢,不要長期擺放暴露在空氣中,未食用完畢也應適當保存,若是冷藏溫度需在5度C以下,或讓食物保溫在65度C以上,而食物在食用前也要經過完全的加熱,才更能保障飲食安全性。
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米飯在室溫擺放到隔餐 易有仙人掌桿菌污染風險

延伸閱讀:《潘懷宗博士》拒踩食安地雷!聰明選購優質米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食力foodnext

「我們想做一個值得信賴的媒體」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
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讓人們清楚食品產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讓食品業在媒體的監督下,使民眾免除對於食的擔心受怕。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