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童「罵不得」輕生?國小導師:我也做過相同的事
作者\國小自然老師 陳民峰
關於學生跳樓的案例,我也接觸過類似的案子。當班導師的第一年,就是一個跳樓自殺未遂的學生在我班上,很碰巧的我以前也做過同樣的事。
哪有班導師在輔導時說:我以前也做過,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的?這種奇葩老師真的萬中無一,學生也傻眼,也因此全校只有我能夠突破這學生的心防跟他輔導。
儘管有過輕生經歷,我現在也正面思考到當老師來了。台灣教育本來就很爛,家長也很爛,學生也很爛,老師也很爛,到現在還是很爛,但就是因為超爛,所以我熬過之後來負責或多或少的改變社會。
學生罵不得嗎?
我覺得有可能是,但各位家長也清楚罵孩子罵得再怎樣兇,絕大部分的孩子都當耳邊風比較多。
那麼學生輕生原因到底是什麼?
家庭變故?同學排擠?班導師不適宜?
個性問題?精神疾病?玩電動玩太多?
如果只怪罪某一個現象,那就看不到全貌,
所以我想跟家長分析一下這幾個原因是怎樣產生的。
電玩會導致情緒不穩定嗎?
我先分析家長最care在意的議題。
會!但不是全部如此!
也不是導致情緒不穩定的學生都會自殺!
從學理分析來看,電玩的分數數字飆升,具有競爭性、可以彰顯孩子能力,在這種刺激之下孩子會喜歡電玩無可厚非。這也是為什麼新一代的教育開始提倡「遊戲力」,把遊戲融入教學中,反正學生愛玩不如玩點有學習到的東西。當學生在學習得不到成就,其他競賽又不得力或者被限制,就會開始更加沉迷電玩逃避現實。
但是當遊戲變成一種競賽後,很容易可以找到一種「固定模式」,例如開局必練動作(精控到秒)與固定策略或套路。傳統電腦遊戲還好,因為有鍵盤與滑鼠,操控的靈活度高,反觀手機遊戲的操作更簡單,將導致學生的腦袋「沒在思考」。
沒在思考的意思,不是腦袋不動,而是腦袋「短路」。我們一般在玩遊戲時會思考策略與方法,會動到抽象與語文概念,大腦的思考迴路會經過「前額葉」,就是額頭那區的大腦。但是長時間單一動作甚至到熟練為半本能反射時,大腦的思考迴路就只會提取「程序性記憶」。
什麼是程序性記憶,就像騎腳踏車,騎久了就自然而然會了,不太會造成大腦負擔,會動大腦但思考迴圈不太需經過額葉。電玩也是,這會變成思考迴路只在腦袋中間(靠近耳朵海馬迴附近)循環運行而已。
因此額葉沒在用,就造成額葉的腦袋會漸漸退化。成人還好,對於正在發育額葉的青少年來說,根本就是會變成智障。額葉掌管的是語文能力、抽象概念、情感EQ、察言觀色與溝通表達,所以玩電玩的孩子額葉沒有發展,就會造成孩子情緒衝動(易怒)、沒同理心不會察言觀色(白目)。
前額葉又有另一個功能,就是思考煞車機制。古典分析心理學中,就是展現道德期望與自我控制的「超我」。
因此這些孩子會有情緒湧上,並且伴隨著非理性思考,絕大部分都是暴怒,只有少部分衝動跳樓下去的才是屬於這狀況。
(案例:中國有爸爸把手機丟出窗外,兒子跟著一起跳出去)
班導師的班經不慎造成同學霸凌
我自己國中時自殺未遂的主因,但班導師是努力了但無能力處理霸凌風氣,主因是同學霸凌。
這原因也是我當班導師以後,接到的那名自殺未遂學生當時自殺次因。
最近很有名的「板O國中小倆口跳樓案」也是這類型。
先講同學霸凌,這部份其實就目前教育現場來講,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我相信我的案例講出來,絕對在現在可以上社會新聞。十年前東森新聞社會邊緣人系列報導,我也推了一把,就是為了報復學校的放任風氣。
(當時教官怎樣處理的,可以參考我寫過的社論:《大學校園的日常:教官該不該、能不能退出大學?》)
這是指整個校風的問題,我國小時就有跟我媽說「土城清水國中很多流氓」我媽不信,後來意外就發生了,我真的覺得我媽很不聰明害我受苦,事後才在後悔。
真的請各位家長,在把孩子送入國中前先探聽一下,寧願走遠一點也不要到校風不好的學校。
但是近期比較多的狀況是:班導師的帶班風格會導致霸凌
我當過班導師,知道學生搞霸凌是很常見的現象,但都要努力解決。比較恐怖的是班導師不曉得霸凌的風氣是自己造成的,例如
1. 班導師自己有一些刻板印象與偏見
例如小倆口自殺案,就是班導師自己一直限制國中生不要談戀愛,然後用糾察隊方式去審核檢查,甚至辱罵,學生跟著有樣學樣就跟著罵。
2. 班導師的班級經營只能嘉惠到部份學生,犧牲掉部份學生
最明顯的就是:連坐罰。
特別是以能力或者作業為主的連坐罰。
當老師特別嚴厲時,這種狀況會再加劇。
新聞沒有報導到這塊,是我後來輔導、家訪,然後看到該班導師教出來的孩子另一個班「又」發生類似情形。
其實獎勵制度本來就是一開始建立秩序時使用,並不該長期使用,導致學生養成競爭心、不合作的功利現實態度。(各位家長請放心,學生很難競爭心花在提升自己,陷害或者怪罪他人更容易也更本能一些)
更恐怖的是,當班導師使用以能力為主的連坐罰時,學生很容易具有怪罪弱勢學生的心態,造成這些弱勢學生/特殊學生一直被罵、被排擠、被討厭。久而久之變成了班導師在教室上課管,下課時同學會「管教/私刑」學生的情況。
3. 班導師的警覺心不足
這是我親身的案例,例如被裸體性霸凌之類的還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然後教官或者學務處呈現一種很麻煩的態度。這種狀況也會助長霸凌,因為等於公權力默許學生這樣做。
4. 班導師無能為力(通常與家長有關)
通常國中小的班導師是有辦法處理學生糾紛的,但是遇到一種很白爛的家長,認為都是孩子的錯,或者孩子仗著自己家長很有錢而作威作福的不少。
【其他方面】
我當年國三自殺時,是因為在學校被霸凌、心情不好、成績掉落、回到家又被家長念。被霸凌,回到家又被家長檢討是不是自己出問題。
一個人要自殺,除非是衝動使然,否則絕大部分都有幾個特徵:
1. 已經下了很大的勇氣,或多或少的面對死亡
2.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活著沒有意義
3. 想要用死來造成社會衝擊,是自己的訴求沒辦法得到回應的最後手段。
如果我這樣分析給各位家長講我當年的心路歷程,就知道孩子不是「罵不得」而「自殺」。而是被罵了、被排擠了、被否定了很久的情緒累積無法獲得紓解關懷,最後一口氣爆發後的結果。而且絕大部分是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到否定的。
大約是那種被全世界討厭的感覺。
推薦閱讀:當孩子被排擠,請別忽視這些求救警訊!
回到另一個我當班導師後的學生狀況。
新聞說,是家長家庭變故,媽媽離婚與爸爸打官司;學校說,是功課壓力導致;媽媽說,是老師罰寫罰太多;本人一開始說,是有聲音唆使他跳下去;客觀來看,電玩成癮是一個原因;輔導室調查,其實親族都有精神疾病史;精神科醫師說,本身就有幻聽妄想,現在已經嚴重到人群恐懼症。
我自己家訪家長、再次詢問學生、觀察該師班級經營,調查後才發現真相,以上原因都有,但很大一部分是班導師的班經造成學生霸凌。 各種原因一起來,小四學生會想自殺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好的,各位家長看我前面打的這一段,有沒有發現?
學生自殺是很多原因的
我打這篇文最主要是想跟各位家長分析:其實孩子會想要自殺,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累積起來。
我會怨恨我的母親嗎?說實在話,直到大學前都會,但後來才知道母親把負債與老公外遇的壓力都隱瞞起來,無意間洩漏在對我的教養上,她也很辛苦。
而且過去的觀念都是「先管好自己小孩」的觀念,沒有教養知識與經驗,就只能憑著直覺做管教。其實這是不合理、不對,但可以被理解的。身為人生父母很難,父母也在學習中。
我後來選擇原諒她,也是經過我當老師後的成長。
文末的文末,也請各位家長
不要過度簡化孩子教不得的原因,多理解孩子的心態。
孩子會自殺其實是多原因、多次累積的情緒,其實大部分情況是可以預防的,就看家長有沒有察覺與紓解。別把自殺案件扁平化,歸類或怪罪於某種原因,這會找不到社會現象的病灶與個人心理事實。另外,家人的功能是避風港,管教還是要存在,但同理心與關懷不能少,而不是課後的加壓中心。
【陳民峰】授權轉載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爸媽必學6招開學收心操,避免孩子開學症候群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