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14歲少女患糖尿病!攝取過多精緻糖,只因愛吃麵包點心跟外食!

14歲少女患糖尿病!攝取過多精緻糖,只因愛吃麵包點心跟外食!

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視網膜病變,含糖飲料,熬夜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營養師高敏敏在東森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個案,分享之前在代謝營養科看診時,遇到媽媽帶著14歲女兒看診,女孩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需開始吃藥治療,根據檢查結果,少女的糖化血色素已經高達12%到13%。

後來媽媽才喔,都會在女兒放學的時候,買三個車輪餅給女兒當點心,然後等到爸爸下班,再一起去吃外食當作晚餐,平日因為要上班的緣故,早餐也是買早餐店外時,後來媽媽接獲老師的通知,表示少女中午的時候沒有訂營養午餐,都去合作社買麵包來吃,甚至還多買一個當作下午的點心,一整天下來,精緻糖的含量是非常高的。

14歲少女患糖尿病!愛吃麵包、點心跟外食,攝取過多精緻糖

▲ 圖片來源: EBC東森新聞 。

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添加糖攝取量上限參考值,有關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上限,國民健康署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

喝1杯含糖飲料,添加糖攝取量就容易超過每日上限參考值。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

國外臨床研究證實,學齡兒肥胖者,約有6至7成會從小胖子變成大胖子,而若能適當減重及增加運動量,預防第2型糖尿病發生的效果達50%以上,故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不可輕視。

難道糖尿病就是因為吃太多甜食?其實這是一個迷思,今年4月曾有一名28歲的女子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但她身材正常,沒有三高症狀,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也不愛吃甜食、喝飲料,醫師詢問後才驚覺是她的「工作性質」惹的禍!

家醫科醫師黃彗倫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有一名28歲的女子求診,驚訴「自己這麼年輕,怎麼會得糖尿病?」而醫師也感到疑惑,因為她身材中等、沒有三高症狀,體重也沒有出現下滑的跡象,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無故染病。

輪夜班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不過近期該女子上班覺得很疲倦,且休息多久都恢復不了,一般人感冒1、2週就可痊癒,但她卻拖到1個月才好,後來才知道因為她的工作需要「輪夜班」,導致她抽血後確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黃彗倫表示,他後來查文獻發現有研究指出,女性若輪夜班工作,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一個月輪3天班,糖尿病風險增加11%;若1個月輪8天夜班,可能增加36%以上的風險,女性將容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

該女子因為工作不得已要輪值,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從正常血糖變為糖尿病,因此醫師也提醒須輪夜班的人務必要有更好的運動習慣,並攝取均衡飲食及補充足夠的水分,才可以減少上夜班熬夜造成的傷害。

睡眠醫學專科醫師江秉穎也曾表示,如果想要減輕長期性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建議可以盡量集中熬夜天數。像這個案例中28歲的女子是因工作不得已熬夜,一般人最好還是不要熬夜,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不但增加患病風險,還會造成生理時鐘紊亂。

推薦閱讀:年鑑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增2.6倍、有年輕化趨勢,控糖不能再等了!

另外,為了控制糖尿病,除了避免不正常的睡眠習慣之外,還是要減少不健康的外食及過多的糖分攝取,不然小心有可能像下面的例子一樣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喔!

糖尿病的成因:不健康的外食與糖分攝取

根據TomoNews,中國湖北武漢的一名盧姓男子,近日感覺右眼有黑影閃現,一開始以為應該是太累了,多休息就沒事。過了三個禮拜情況卻沒有改善,於是前去就醫,醫生告訴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球後方的視網膜微血管已受損,若不及時醫治,有很大的失明風險。

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外食族

原來盧姓男子患有糖尿病4到5年了,但他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飲食習慣,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甚鉅。據悉,他不喜歡煮飯,又一個人住,所以平常都自己在外面買東西吃,且幾乎天天喝汽水、可樂等飲料,以致糖尿病纏身。

推薦閱讀:別再騙自己了!喝零卡、無糖飲料 早逝風險高出17%

現在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的人,年紀輕輕也會得糖尿病。而不論是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IDDM)或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的患者,長期血糖上升會引起眼部視網膜微細血管病變,稱之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糖尿病患者視力減退恐失明?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台大醫科眼科部指出,幾乎所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15至20年後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其中又有兩成至三成的病人會導致失明。而超過60%的第二型患者會有視網膜病變,它是20歲至65歲人口中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高血糖外,人種、基因遺傳、血壓、高血脂及蛋白尿等皆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因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可能因單純的視神經盤或網膜血流不足而影響視力,但構造上並無明顯變化,也可能因黃斑部水腫、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或併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造成視力喪失。

以視網膜病變嚴重的程度,醫學上分成五級。第一級,為無明顯病變;第二級為只出現微細血管瘤;第三級為不只出現微細血管瘤;第四級的變化是嚴重的視網膜出血、靜脈念珠狀變化、或有網膜內微細血管異常。第五級則是出現新生血管或玻璃體或網膜前出血。第五級患者必須積極接受治療,否則持續惡化,下一步就是眼睛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終身疾病,糖尿病患者應做定期的眼科檢查

高雄榮總《衛教天地》也提醒民眾,一般糖尿姓患者只會注意血糖的控制,忽略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尤其是眼睛,有些病人在眼睛模糊或看不見時才來求診,此時眼部往往已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是玻璃體出血(就是上一段所說的第四級與第五級),病人必須要動手術才可回復部份視力。

若能早期發現盡早治療,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避免手術,且可使視力維持在較好的狀況,因此,除了平常認真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肪,一年一到兩次定期至眼科追蹤檢查,是很重要的喔!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