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反義字可以這樣學 – 形式的創意交給小孩 內容則可以深一點

反義字可以這樣學 – 形式的創意交給小孩 內容則可以深一點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大約兩三周前蘇菲說她在學校做了一些小卡,說要帶回家跟我玩。原本我以為是她畫了什麼小卡片之類的,結果原來是她製作了60-70張左右的小卡並護背起來,而每張卡上面只寫了一個字。我很好奇是什麼? 她說是她和同學發明的反義字小卡,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我和她玩了蓋棉被法,就是全部蓋牌然後每人一次翻兩張,如果能夠配對成功正確的反義字,就可以獲得這一對牌,沒有配對成功就再將牌蓋起來,直到最後拿完看誰配對成功最多卡。這一方面考驗記憶力,一方面就是反義字的理解。

我覺得很有趣,小孩子真的創意無限,可以將學習融入很多玩法中。這種情況下不用死記在空格中寫出正確的反義字,而且為了玩,他們自己就會去查出很多反義字出來。

 

所以其實我一直覺得現在很強調教學的趣味性,或者考題要出得很有創意。但說實話考題再怎麼樣有趣,本質上就還是考試,而且有的還是媚俗式的創意考題。我個人是不太欣賞這種在表面形式上的創意,因為本質沒有改變,而且學生一樣是被動式的,再怎麼有趣都和主動學習的樂趣不一樣。

 

而和「形式」相對的則是「內容」。其實我反而不覺得內容要簡化。我記得蒙特梭利博士說明有關第二發展階段(6-12) ,有一個特質是熱愛極端,所以其實他們很喜歡挑戰,數學自己出的題目總是無限大的數,喜歡大型的挑戰工作。有些大人覺得難的,其實小孩不見得不會。所以我個人傾向是覺得,內容的部分不用覺得孩子無法懂或太難了而不提供,但是學習的方法形式卻可以讓孩子自己多點發揮空間。

 

PS: 蘇菲畫: 另一個系列的故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

希望女兒擁有智慧(Sophie希臘文原意)的蘇菲媽,在商場打滾多年後,投入哲學諮商及兒童哲學 教育哲學相關領域:
- Debug哲學工作室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灣哲學諮商學會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大哲學系畢 輔大哲研所進修中
- AMI國際蒙特梭利 6-12歲助教認證
- 中國二級心理師證照
分享蒙特梭利、哲學、儒學、心理學等所思所想,並進行哲學諮商相關研究與推廣,也分享蘇菲實際在蒙特梭利學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