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孕期產後癢受不了,妊娠蕁麻疹中醫來幫忙

孕期產後癢受不了,妊娠蕁麻疹中醫來幫忙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醫師,懷孕後期開始發出這樣紅色的斑,癢的我受不了,擦了類固醇跟服用抗組織胺還是癢,產後吃了麵包跟甜食,癢跟紅又更嚴重了!」

 

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英文名為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PUPPP)

  • 一種懷孕期間出現的良性皮膚發炎性疾病,不會對胎兒造成危害,大部分在產後能逐漸緩解。
  • 發生率大約1/160-1/300 ,比例不算低。
  • 主要與初產婦、懷孕中體重增加過多、肚皮撐大相關因素(胎兒較重、多胞胎、羊水過多等),其他如男嬰、家族遺傳傾向、Rh陰性血型等這些因子相關。
  • 常出現在第三孕期或是產後,第一孕期和第二孕期也有可能出現但機會較少,主要因第三孕期時腹部快速脹大造成皮膚拉伸,使得結締組織受到傷害,結果使得表皮抗原暴露(dermal antigens),進一步引發母體的免疫反應而造成組織損傷後出現血管發炎、表皮水腫的情形。

臨床表現為何?

  • 通常從腹部的妊娠紋(Striae)開始,擴散到四肢、胸部、背部、臉部、手掌、腳掌等位置,可能表現的如濕疹樣(Eczematous)、水泡(Vesicular)、環形(Annular)或是紫斑(Purpuric)。
  • 主要以「癢」為主訴,很少是疼痛或是灼熱感,影響媽媽的生活作息。

治療的方式?

在這類患者西醫的處理主要以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則少),跟抗組織胺為主。

中醫則是根據四診,依據病灶跟病機去做治療與處理:

  • 癢的症狀主要歸之於風,以疏風的方式,像是荊芥、防風、薄荷、牛蒡子等。
  • 紅色丘疹、斑塊,標靶狀、紫斑則會認為有熱或是血熱的表現,清熱則根據熱像的不同與位置選擇像是銀花、連翹、蒲公英、黃芩、黃連、黃柏等;血熱則以涼血為主,像是生地、玄參等。
  • 濕疹樣、水泡樣、有滲出物的病灶,則偏屬濕熱的情形,茯苓、茵陳等藥物。

從西醫的病理機轉也可以看到:

  • 損傷後引發出來的免疫反應、血管發炎,呈現出熱象。
  • 表皮水腫,在表皮細胞間或是細胞間的液體增多聚集,濕的狀態。

日常照護需要注意那些?

  • 少食蔥、薑、蒜、油炸、燒烤等辛辣剌激性食物,多食蔬果、適當水份攝取。
  • 穿著柔軟寬鬆,減少磨擦、刺激,不透汗,不吸汗之衣物
  • 以拍打或冷敷方式止癢減少皮損。
  • 洗得太燙或洗得太久,會過份去除皮膚表面的皮脂,也會降低角質層的含水量。
  • 剛擦拭完皮膚尚含水分時,塗抹保溼護膚用品補充不足的油脂並留住水份。
  • 貼身衣物容易過度刺激摩擦。
  • 減少刺激物增加發炎反應。
  • 多喝水可補充身體水份。
  • 盡量選擇無香料,成分單純, 溫和度高, 無防腐劑, 可選擇添具有舒緩、抗敏和角質修復功能成分的乳液。

根據媽媽的情況調整疏風、清熱、涼血、養血、利濕、止癢的比例,選擇涼血消風湯的加減再給予適時的衛教,媽媽很快就不癢了!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謝宜庭醫師

我是謝宜庭中醫師,兩個可愛女孩的母親,台大藥學系,中國醫學士後中醫系,現任醫學中心中醫婦科主治醫師,產後護理之家巡診醫師,到府月子管理師課程教學中醫合作講師,慧馨月子餐諮詢中醫師,更年期健康學會更年期諮詢師。
專長為中醫婦科、內科調理,擅長傾聽,暖心守護您的健康。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