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不寫作業?善用「葉杜二氏法則」激勵孩子內驅力
作者\王莉
為什麼不要獎勵孩子寫作業?面對鮮花和讚美,所有人都會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在針對孩子做作業這件事情上,是用「鮮花」這樣的物質鼓勵好,還是用「讚美」這樣的精神獎勵,更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對於親子教養來說,也許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都採取過很多嘗試,我歸納為如下幾種:
• 量化評價:製作表格,用評價表的方式,量化孩子的作業品質,最終讓孩子在量化的標準上獲得成就感。
• 補償機制:以「孩子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作業」當作補償的標準。
• 物質誘惑:只要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就給予孩子最渴望的物質。
• 精神誘導:只要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就給予精神上的撫慰。
• 願望滿足:只要在一段時期內能很好地完成作業,就滿足孩子的願望。
無論是哪一種,最終都體現在父母給予孩子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在職場裡,管理部門也會採用類似的獎勵機制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但是孩子的勞動付出是為了誰呢?他的效益獲得者是誰呢?誰該為這份效益買單呢?想要回答這一串問題並不難:孩子是作業的主人,他是勞動的付出者。
作業是對他一天學習的檢測和提升,他才是最大的收穫者。根據獎勵機制誰付出誰受益,自然是孩子為他的作業收益買單才對,可是我們看到的現狀卻是父母成為買單者!
父母樂於看到孩子為了寫作業而付出努力,他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做為孩子,他們也欣然接受一切的獎勵機制帶來的收益。但是,父母們試想,孩子今天要個小熊,買!明天要支冰棒,買!後天要臺電腦,買!當我們給予了一切他所渴望的東西之後,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什麼?當我們不能滿足他的需求的時候,孩子是否還會對作業抱有熱情呢?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它說明「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呈倒U型曲線的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
也就是說,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準時,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動機強度超過了這個水準,對行為反而會產生阻礙作用。套用在學習上,適度的焦慮和壓力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但太強的動機、太多的焦慮和太大的壓力反而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會降低學習的效率,干擾記憶和思考活動。
一般而言,父母會在以下兩種情形採用獎勵機制:一是孩子寫作業品質太差,父母內心非常焦慮、著急,希望通過鼓勵來激發他寫作業的熱情,從而提升成績;二是孩子作業的品質還可以,但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希望他可以完成得更好,因此想通過獎勵機制激發孩子的潛力。
不管哪一種,背後都有強烈的動機,就會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在這種焦慮、緊張的情緒中進行「獎勵」,不僅會「欲速則不達」,還會加重孩子的精神負擔。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懂得學習有其規律的父母,首先要學會不把過強的動機和壓力放到孩子身上。一個習慣的培養固然需要鼓勵,但是如果作業品質完全依靠於獎品的激勵,那麼孩子所獲得的學習動機雖強烈,效果卻未必是最好的。
思睿的爸爸媽媽工作非常繁忙,在成長過程中,陪伴他更多的是外婆和奶奶。外婆和奶奶每天輪流負責接送思睿,回到家後還要看著思睿寫作業。思睿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可以得到奶奶和外婆的隨時關愛,對此也感到非常滿意。
每天放學後,兩位老人家都會幫思睿背書包、拿水壺。從學校到家門口,如果是媽媽接送,二十分鐘就足夠了,可是兩位老人帶著思睿就要走上一小時才可以到家。他會一邊走一邊用小腳丫踢地上的小石子,看到別人家的小狗會蹲下來看看,撿起在地上的樹葉,反覆地擺弄。即使一路上沒發生什麼有趣的新鮮事,他也會蹲在地上告訴外婆或奶奶他累了,需要休息一會兒;或者他餓了,想吃點東西再走。
當然,老人也總是給他備好了零食。因為在路上磨蹭得太久,老人會不停地催促他:「快點走,一會兒回家還要寫作業!」、「快點走,你媽媽一會兒又要打電話唸你了。」、「快點走,奶奶累了。」但是思睿總會悠哉悠哉地按照自己的節奏走。
因為在路上他耽誤了太多時間,到家寫作業的時間就少了,媽媽還安排他練琴、背詩,所以奶奶也好外婆也罷,會不停地說:「你快點寫作業吧!」為了讓他更快一點,就會習慣性地加上一句:「你快點,奶奶等等給你炸雞腿吃。」、「你快點寫,外婆等下讓你去玩滑板。」
總之老人家總會不自覺地主動給思睿各種獎勵。在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一剎那,思睿的動作會加快一些,但持續的時間只能用秒來計算,一會兒他就又放慢了節奏。這時,奶奶就會又補充一句:「你快點吧,等等我讓你吃根雪糕。」
外婆也會補上一句:「你快點吧,晚點我讓你看一下卡通。」因為自己的緩慢而換得獎勵,思睿會開心的立刻加快速度,但之後他寫作業的速度卻一天比一天慢,有的時候卡通都播完了,奶奶煮的飯都已經放涼了。短短幾十分鐘的作業,思睿卻要用上幾個小時完成。
獎勵真的能夠激發孩子寫作業的興趣嗎?也許這種短暫的動力是強烈的,但是未必可以帶來好的效果。最後思睿養成的習慣反而是:要想讓他寫得快,必須有附加的條件,一旦失去條件,他的速度就會超級慢。
家庭作業是什麼?我們必須不斷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家庭作業是孩子檢測學習的活動,是對學校課程的查漏補缺,那麼可以說,家庭作業是孩子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孩子必須承擔的任務,身為學生必須承擔的責任。
既然寫作業是責任,他就應該自主獨立地完成。而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不當的給予過多獎勵,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裡覺得作業是可以換取獎勵的資本,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一種工具。
推薦閱讀:
孩子怎麼廢掉的?孩子總愛拖延,教孩子自律是最大的謊言!
自律比智商更能成功!新棉花糖心理學:孩子自律的基礎,源自父母的信任
【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2022高雄全新智能自助住宿體驗–西悠巢旅,近高雄車站館,享受無時無刻都便利的智能入住模式 ,全家出遊GoGoGo🏃平日四人住宿每人只要$600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責,請直接聯繫旅館,不用透過放心玩[email protected]呦‼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
媽媽哪些情緒被視為「生氣」?高情商媽媽說話術:一秒從吼媽變優雅媽媽
作者/金芝惠 我本來好好的,卻莫名其妙開始生氣 生氣只是假情緒,背後的真實情緒不是它...
成為第一隻企鵝,一點都不可恥!孩子的正義感,需要父母給他的勇氣來實踐。
作者\小尖Carrie 有一個LINE群組,裡面的小孩聚在一起,感情總是特別好。他們是一個...
當孩子說出「妳不要再罵我媽媽了!」看見家庭中言語暴力的可怕
作者/Psyche賽心姬 知名歌手周杰倫的「別再這樣打我媽媽」一首歌,描述孩子目睹媽媽遭受...
運動員身上不平凡的特質,是每個人都要學習擁有的優秀品格
作者/三寶媽Claire 圖片來源/中華奧會官方粉絲專頁 一場熱烈過後,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