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小時候的幼稚不是幼稚 小時候的沒禮貌就是沒禮貌

小時候的幼稚不是幼稚 小時候的沒禮貌就是沒禮貌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感覺今天這篇文章會有點逆風,但實在是因為我最近加入一些青少年家長群體,有時候看到一些無助的父母發文然後下面其他家長的回應,我真的有種感覺:為什麼現在主流都只是檢討父母,只強調要對孩子有更多的同理心?我不是反對同理心(身為諮商師怎麼可以沒有同理心)但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似乎太強調父母對孩子的同理,但父母對孩子應該有的管教呢?這邊所說的管教不是說催促去做功課、要求要學什麼要念什麼科系之類的。而應該是最基本的待人處事的教養。

 

舉兩個小例子:一位媽媽說女兒不願意借梳子給她使用,說因為衛生因素,於是她就跟女兒說同樣衛生因素,女兒也不應該穿她的衣服、穿她的鞋子,且衣服也不應該一起洗,請女兒自己洗衣服。下面留言蠻多是站在女兒那邊,認為媽媽為何小題大作的。另外一位家長說忽然下大雨,趕快跑去接青少年,但卻被孩子臭罵一頓兼甩門。當然青春期有很多特殊的情緒議題,且處理方式也有很多種,但關鍵在於父母採取的立場是什麼?因為前額葉還沒發展完全,所以就應該事事被體諒嗎?我認為要看用什麼方式去體諒。

 

所有的教養都有分年齡段,我們這一輩家長們大概很多都有看同理心教養、薩提爾等等教養書在帶孩子。我覺得當孩子真的還很小,不太會說話表達的時候,確實有些時候因為同理而不過分要求是健康的。例如:真的很害羞的孩子在無法自在表達之前,不過分要求他叫人這個禮貌。但是孩子漸漸大了,至少到了國小二三年級,我覺得有些事情是要開始教養並要求的。在生活中就要去要求具備各種禮貌,最大前提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不管是誰。父母也是人,也應該尊重父母。並不是說要擺出尊嚴,而是我們同理孩子也應該教孩子能夠同理父母。當然因為孩子算是相對弱勢,所以如果碰到很不理性的家長,確實會有孩子很可憐的狀況。但不能夠因為這種極端狀況就都覺得不能要求孩子,不要讓孩子被父母壓制。我相信也有很多具備理性又愛孩子的父母,這樣的狀況下,太強調對孩子的同理,是否反而弱化了父母也應該要有的管教角色?

 

我個人是認為從小不管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就要告知他要對他人尊重,該有的禮貌要有。從小常常說,到了青春期即使無法表現得很好,但我想那顆種子是有種在心中的,他會知道他不應該對人不尊重。而「同理」應該在於他還是無法表現得很好的情況下,可以體諒他雖然知道,但還沒辦法表現得很好,而不是他可能根本不知道需要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一個從小完全沒有被要求、被教導需要有禮貌、要適度控制自己情緒、要能尊重他人的孩子,為什麼可以期待18歲或者25歲那天,即使前額葉發展好了就會自動懂了?這個社會真的並不需要表現出很能夠同理孩子,才能彰顯自己是開明的家長。

 

我相信我這個想法是符合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的想法的。任何說蒙特梭利教育出來的孩子會很自我的,都表示不夠理解蒙特梭利。因為蒙式雖然強調尊重孩子的發展進度,但同樣也強調教育的目的是要為孩子的長大做準備,是要長成能夠融入社會並知道自己是有用的成人。就像蘇菲學校每學期的發展報告當中,都會有「是否能夠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是否能夠控制自己」、「是否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等等評估項目。雖然不見得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有這個項目就表示是重要的學習目標。

 

所以我是認為小時候的沒禮貌(至少國小階段的孩子)就應該注意,而相對的,反而小時候的幼稚,應該是可以接受吧。例如蘇菲雖然已經四年級了,她還非常喜歡玩各種動物玩偶的角色扮演遊戲(好。我承認就是我還是會跟她玩這遊戲)。其實我在想我小時候那個年代中,多數人的四年級應該都會是以現在標準來看的相對幼稚吧?因為沒有看3C沒有接受一些超齡的資訊,就自然比較不會有超齡成熟的狀況。能夠不用顧慮太多其他事情,而沈浸在自由想像力當中是真的很幸福的。而所謂的成熟定義又是如何?有禮貌的童稚與不懂尊重他人的世故比起來,應該沒有比較不好。當然也不是那麼絕對。只是我個人對於現今主流觀點,對於一些狀況仍然太過強調同理,本人實在覺得儒家以及亞里斯多德強調的中庸之道,是真的有道理的。

 

PS:蘇菲畫:昆蟲音樂會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

希望女兒擁有智慧(Sophie希臘文原意)的蘇菲媽,在商場打滾多年後,投入哲學諮商及兒童哲學 教育哲學相關領域:
- Debug哲學工作室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灣哲學諮商學會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大哲學系畢 輔大哲研所進修中
- AMI國際蒙特梭利 6-12歲助教認證
- 中國二級心理師證照
分享蒙特梭利、哲學、儒學、心理學等所思所想,並進行哲學諮商相關研究與推廣,也分享蘇菲實際在蒙特梭利學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