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減肥必看:是少吃還是多運動?我應該選擇哪種減肥方式才有效?

減肥必看:是少吃還是多運動?我應該選擇哪種減肥方式才有效?

胖子,甄子丹,過重
▲圖片來源:《肥龍過江》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良醫健康網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5.4%,另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冠狀動脈疾病、 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變等,多和肥胖及肥胖所引發危險因子及慢性疾病徵兆有關。

可以得知,肥胖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減重」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做哪些事,或是怎麼吃,才能瘦下來?今天我們同樣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偉來跟大家分享:

怎樣算是胖?BMI超標會怎樣?

現在將肥胖的標準定義為:標準體重、過重、肥胖、嚴重肥胖、病態型肥胖。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亞洲人而只要BMI超過35,就可能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膝關節退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5大相關疾病。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不孕、男性性功能失調、胃酸逆流、失眠、憂鬱等問題。

另,美國研究發現,病態性肥胖(BMI超過40)的白種人會少活10年,如果以亞洲標準來換算,BMI超過40者就可能減少15年的壽命。

不能只看BMI,腰圍更重要

雖然BMI可以粗略判斷是否過重,但總體還是較為粗淺的算法。在臨床上較重視的「中央型肥胖」(肚子越大代表內臟脂肪越多),就可以靠「腰臀比」或是「腰圍」來計算。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就是腰圍過大、內臟脂肪過多,如此一來就較易產生心血管問題。

少吃VS.多動,哪一個重要?

我們都知道減重最要靠的便是「飲食、運動」的觀念,但王偉認為,「飲食」其實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減重一定要少吃,再以多動為輔助,才可以健康減去身上的重量。就像相撲選手的運動量雖大,但若飲食無節制,動再多也不會瘦。正因爲身體有過多的脂肪堆積,因此減重要消耗這些脂肪,就要達到「熱量的負平衡(單靠飲食無法彌補此空缺)」來達成目的。

吃很重要,因此王偉分享了對生酮飲食和斷食法看法:吃高脂肪食物來當作身體的主要熱量來源,透過三酸甘油脂的代謝,產生脂肪酸和甘油,而甘油再產出銅體來當作熱量燃燒。但若攝取的脂肪並非好脂肪,就容易造成血管的惡化;斷食法則是因為斷食時間夠長,葡萄糖消耗不足,身體就會消耗脂肪來產生熱量。雖然生酮飲食和斷食法都有效,但都是難以終身實行的方法。因此,目前看起來較有效、且能長期維持的就是「間歇性斷食」了。

間歇性斷食法不是人人適合

但要注意了,間歇性斷食並非人人適合!間歇性斷食如168其實有存在一些問題,如有可能蛋白質的攝取會不足,如此一來在發育或是需要保留肌肉的長輩就不太適合;而且在嘗試168時,有可能會在進食時間暴食。如果在小朋友的飲食教育並未完全達成下,這樣子的間歇性斷食可能就不太適合。另外,懷孕的婦女也要注意,如果在孕前就有執行168,孕期中若寶寶的體重成長都沒問題,是可以繼續的,但不鼓勵。

不管是168、1212、186等間歇性斷食,大原則還是「攝取總熱量要低於需要消耗的熱量」。至於有人會直接略過早餐吃午餐,這樣的做法也可以,但前提還是總熱量低於需要消耗的熱量。但王偉認為,「早餐是一整天的熱量需求」,因此建議可以吃早餐和午餐、不吃晚餐,而且早餐也要吃得均衡(蛋白質、維生素、澱粉等)才可以。

減重手術也是有效的減重方式

覺得靠自身減重太慢,其實還可以靠「減重手術」如胃縮小、胃繞道來幫助減重。過去歐美的研究發現,BMI 40以上或是BMI35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都建議手術,而目前的標準是,你只要BMI35以上或BMI30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膝關節退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BMI27.5以上有糖尿病者都建議做減重手術。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透過減重手術後,不僅糖尿病狀況好轉,甚至有患者可以不用繼續吃藥。

減重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王偉舉出兩個例子:第一,一位體重164公斤的男性,不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開完刀後受到98公斤,而且不用再吃血壓、血糖藥,糖化血色素是正常的5.6。第二,一位不孕症的女性,在手術瘦了29公斤後就順利的懷孕。

其實減重手術的最大宗旨就是讓患者活久一些、疾病少一點。由案例可以看出,減重手術針對這些人,不僅可以讓他們活的更久,也不需要他人的照顧,且更享受生活。

良醫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台灣每2人有1人過胖!BMI超過「這數字」竟會少活15年…減重權威告訴你:想減重,就要懂一觀念

推薦閱讀:

斷食僅第六!1.2萬日本網友票選的10大「強效減肥法」第一名還免費!

白頭髮能黑回來?多久染一次?多真的能「吃黑補黑」?5個QA一次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