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打不得?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打不得?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先說一下我沒有主張打小孩喔。呵呵。只是常會聽説(尤其部分長輩)覺得為什麼現在小孩都不能打?他們小時候也是被打大的,也從來沒有怎樣,甚至更孝順。其實似乎也從來沒有仔細去思考過,對啊,為什麼以前的孩子打得了,現在的孩子打不得?全都變成玻璃世代了嗎?

 

直到前一陣子聽到一位心理教授分享說到她以前就是會被打的那個小孩,但是被打一打姊姊就說跑啊,然後兩個人就衝出門,而因為以前的鄰里環境,出門之後就碰到隔壁的某某也是被打跑出來的,然後彼此就問一下對方什麼原因,然後互相笑對方之後,就一起跑去附近玩,注意力馬上已經轉移了,直到更晚才又跑回家,這時候自己已經忘記被打的事情,家長也在忙也差不多氣消了,事件就這樣過去了。但是現在的小家庭,孩子被打的話只能回到房間去,然後自己一人可能越想越生氣或越難過,沒有什麼其他的愉快事情容易轉移的,即使上網的效果也和實際的人與人接觸不同,家長可能也一樣沒有其他事情容易轉移注意力,這樣彼此都沒辦法好好消化,因此很多情緒問題會累積加重。

 

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這也讓我聯想到兩個之前看到的說法,其中一個是主張小孩需要有秘密基地,以前的環境(作者是美國人)可能會是跑到附近的森林中搭一個小樹屋,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和好友躲在裡面玩耍消化,或者花一些時間在裡面獨處天馬行空思考各式各樣的事情,這個過程對孩子發展很重要。

另外一個說法也是建議要讓小孩有放空時間,但是該文作者也提出放空時間是很好,但以前的環境可能會是一群小孩放學走路回家的路上跑去哪裡探險,或者無所事事的沿路觀察想事情。但現在被家長開車直接接回家的小孩,如果家中沒有其他人陪玩,家長也在忙,儘管有很多玩具,但是這樣的放空時間可能無法達到真正想要保留放空時間的目的,畢竟人是群體的動物,尤其孩子們更是需要陪伴。

 

其實以上都可以看出來,沒有哪個觀念是絕對對錯的,所以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用所謂先進概念綁架所有人。我覺得每個觀念都有其社會文化環境背景,而現在認為所謂正確的觀念,說不定在10年後也會覺得不對。問題在於環境背景變化了,導致人的行為需要改變,而這個變化過程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但是環境或許回不去了,關鍵在於那麼人接下來要如何調整,讓衍伸的問題可以化解?

這些可能都有待研究探討,所以我們社會人文哲學科目很重要啊,誰說只有科技重要的?呵呵。

 

PS:蘇菲畫:我很喜歡蘇菲這種天馬行空的畫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

希望女兒擁有智慧(Sophie希臘文原意)的蘇菲媽,在商場打滾多年後,投入哲學諮商及兒童哲學 教育哲學相關領域:
- Debug哲學工作室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灣哲學諮商學會 實習哲學諮商師
- 台大哲學系畢 輔大哲研所進修中
- AMI國際蒙特梭利 6-12歲助教認證
- 中國二級心理師證照
分享蒙特梭利、哲學、儒學、心理學等所思所想,並進行哲學諮商相關研究與推廣,也分享蘇菲實際在蒙特梭利學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