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醫生分享:亂塗亂抹無法根治!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六大心得

醫生分享:亂塗亂抹無法根治!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六大心得

異位性皮膚炎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郭彥良 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非常令人苦惱的疾病,尤其是嬰幼兒,小朋友苦,大人心疼,嚴重的還會因為夜間搔癢難入睡而導致小朋友發育遲緩,有更多的父母因長期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而身心俱疲,導致身體狀況因此變差。

先看看幾個事實: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慢性皮膚炎,這種皮膚因為反覆的發炎而長年莫名發癢的情況往往會持續數年,直到體質慢慢減輕為止。

根據統計,國人異位性皮膚炎罹患率約為百分之十一~十三,亦即台灣地區至少有兩百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

以傳統西醫而言,成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些學者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或許與免疫機能異常有關。而目前我們只能把它認為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且和遺傳有關。

換一個角度思考,將它放入「過敏體質」,這樣的體質除了可以用「異位性皮膚炎」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用「氣喘」、「過敏性鼻炎」來表現。

推薦閱讀: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這些東西少吃少用!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親任何一方,有這三種「過敏體質」中的任何一種,生下來的小朋友大約有60%的機會有「過敏體質」。而如果父母親都有這樣的「過敏體質」,則機會更高達80%。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6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30%發生於一至五歲間。至於病灶的分佈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變化,只有少數患者症狀會持續至成年。但可見皮膚乾燥、苔癬化和色素沉著等不可逆的變化或併發症。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環境變化及情緒壓力的適應性較低,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刺激而加重癢感。

如果不治療,父母的要儘可能的找出造成癢疹發作或加重的原因,並儘量避免之,如此乃是成功預防病情惡化的關鍵。

這些因素包括:

1.季節的影響。
2.居住環境的改善。
3.清潔沐浴及乾燥皮膚照顧。
4.食物的選擇。
5.壓力情緒的控制。

推薦閱讀:抗敏大作戰!八大過敏食物!過敏兒須掌握的飲食原則!

約有下列的治療方法:

1.口服「抗組織胺」及「肥胖細胞穩定劑」,可以止癢及改變體質,並進一步阻斷「癢→搔抓」的惡性循環,好讓已受傷的皮膚有喘息恢復的機會。

2.外用類固醇藥膏可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但一般病童的皮疹範圍都很廣,為避免可能的副作用,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3.外用的免疫抑制劑: 是否可以長期使用?目前尚不敢確認。

依照這幾年處理過敏問題的經驗得到幾個結論:

1.嬰幼兒的過敏大部分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改善,但成人的過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來越嚴重。這兩者的成因與致病機轉不太相同,所以處理的方式不同!

2.嬰幼兒的過敏幾乎都是症狀治療,以傳統的西醫方式治療會看的到效果,原因很簡單,就是減緩症狀,等到小朋友長大體質自然轉變後過敏現象消失,而不是“治好過敏體質”。前面提到即使不經過治療很高的比例症狀會幾年後自然消失就是這個道理!

3.有大約四成的父母因為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而尋覓各種偏方治療,其實經年累月的嘗試最後都會得到某種比例的“治好”,因為本來就有一定的比例會自己好。

4.其實過敏體質不管是以「異位性皮膚炎」、「慢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幾乎都跟腸道機能缺損有關,就是「腸漏現象」,簡單說來最有效率的治療方式是從腸胃這個根本問題著手。一般而言如果三個月內可以獲得明顯改善,幾乎都可以縮短體質轉換的時間而讓病症消失。

5.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只要睡的好,吃的好,體質很快就會轉好。

6.過敏體質的治療除了急性期外,幾乎可以採取非藥物治療方式進行。除了治療效率高之外,也可減少常去使用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是可以參考的選擇之一。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授權轉載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8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