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鼻子過敏怎麼辦?營養師分享鼻炎飲食,改善過敏性鼻炎

鼻子過敏怎麼辦?營養師分享鼻炎飲食,改善過敏性鼻炎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3~5歲開始出現過敏性鼻炎,5~10歲逐漸增加,青春期達到高峰。過敏性鼻炎原因是吸入過敏原,造成鼻黏膜對刺激因子過度敏感引發症狀。過敏性鼻炎與體質有關,需長期調理,營養師推薦鼻炎飲食,須避開的地雷食物

快速目錄:

一、小孩為什麼會過敏?鼻子過敏原因

二、過敏性鼻炎 6 大症狀

三、6 招改善過敏性鼻炎

四、鼻子過敏怎麼吃?營養師分享鼻炎飲食

 一、小孩為什麼會過敏?鼻子過敏原因

過敏是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免疫系統幾乎是零。在免疫系統沒發育成熟以前,小孩就很容易受到過敏的困擾。當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原本無害的物質,如花粉、塵蟎,或「食物」中特定成分,產生過度反應,就稱為過敏。

小孩過敏主要影響三大系統:皮膚、呼吸道、腸胃道。3~5歲容易開始出現呼吸道方面的過敏反應,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5~10歲逐漸增加,至青春期達到高峰。

過敏性鼻炎是因吸入過敏原,而引起發炎反應,對一般人無害。過敏與體質有關,造成鼻黏膜對刺激因子 ( 如濕度、溫度改變 ) 過度敏感而產生症狀。以下常見過敏原:

1. 季節性過敏原:如花粉,溫濕度變化大,通常在季節交替(春、秋)發作。

2. 常年性過敏原:如塵蟎、黴菌、動物皮屑,空氣品質差,全年都可能引起症狀。

二、過敏性鼻炎 6 大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包括以下6個:

1. 頻繁打噴嚏:尤其是早晨起床後。

2. 流鼻涕:通常是清水樣的鼻涕。

3. 鼻塞:一側或雙側鼻腔堵塞,呼吸困難。

4. 鼻癢:鼻腔內外強烈的癢感。

5. 眼部症狀:眼睛癢、流淚、紅腫。

6. 喉嚨癢:有時伴隨輕微的乾咳。

三、6 招改善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需長期調理。透過適當的預防和治療,像是:避免接觸過敏原、勤勞打掃居家衛生和除溼,大多數人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1. 避免過敏原:盡量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如保持室內清潔、使用防塵蟎床罩、避免戶外活動高峰期等。

2. 藥物治療:使用醫生開立的抗組織胺藥物、類固醇鼻腔噴劑,用於減少過敏症狀。

3. 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打掃,使用空氣清淨器。保持適當的室內濕度,以防霉菌生長。

4. 更換床上用品:定期洗滌和更換床單、枕套,使用防塵蟎床罩。

5. 避免戶外高峰期:花粉濃度高的季節,儘量避免戶外活動,或使用口罩。

6. 洗鼻:使用生理鹽水洗鼻,減少過敏原在鼻腔內的滯留。

四、鼻子過敏怎麼吃?營養師分享鼻炎飲食

鼻炎患者的飲食對症狀緩解和改善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建議飲食和須避免的地雷食物:

● 建議的飲食:

1. 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減少炎症反應。食物來源:橘子、檸檬、草莓、奇異果、紅椒、綠葉蔬菜。

2. 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保持黏膜健康。食物來源:胡蘿蔔、甘薯、南瓜、菠菜、蛋黃。

3.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抗炎作用。食物來源:魚油、亞麻籽、奇亞籽、核桃、鮭魚、鯖魚。

4.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幫助稀釋鼻涕並保持鼻腔濕潤。

5. 溫熱飲料:溫熱的飲品,如熱水、茶、湯,幫助舒緩喉嚨並減少鼻塞。

● 推薦的食品:

1. 生薑茶:生薑具有抗炎特性,可以幫助減少鼻炎症狀。

2. 蜂蜜:蜂蜜有抗菌和舒緩的作用,可以添加到茶中或溫水中飲用。

3. 大蒜:大蒜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特性,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

4. 洋蔥:洋蔥含有槲皮素,具有抗炎和抗過敏特性。

5. 湯類:雞湯和其他清湯可以幫助保持身體水分,並舒緩喉嚨和鼻腔。

● 應避免的食物:

1. 避免過敏原食物:常見致敏食物如花生、蛋、小麥等,留意自己在發作前吃了什麼食物,並避免下次攝取。

2. 避免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會刺激鼻腔,並引起更多的鼻涕和打噴嚏。

3. 避免高糖食物:高糖食物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進而加重症狀。

卡蘿琳持續提供新手爸比、媽咪們最新育兒衛教資訊,研發適合嬰幼童體質的營養補給品。

歡迎加入新會員,免費領取贈品券,輸入優惠碼:BABY,將獲得小獅王辛巴安撫奶嘴 (市價165元)。須於線上兌換,限量100份,送完為止。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營養師 黃詩茵

黃詩茵營養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通過中華民國高考營養師及格,擅長於預防醫學營養、健康內容教育、保健食品知識、營養及食品相關文獻研究。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babylike

2018 年,BabyLike 由一群喜愛孩子的媽咪們的共筆部落格起步,也是「BabyLike」網站名字的由來,BabyLike 也表示期許能給予寶寶喜愛的,不管是育兒用品、生活、玩具或是寶寶食品等,在育兒的路上,希望能和新手爸比、媽咪們彼此幫助和陪伴,讓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美好育兒故事。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