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婚姻真心話 » 「都是你的錯!」如果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婚姻中該如何溝通?

「都是你的錯!」如果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婚姻中該如何溝通?

婚姻,指責型人格,心理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的一套準則。有的人為人謙和,不愛惹是生非;有的人則性格火爆,喜歡與人發生摩擦;還有的人則希望所有人都能“圍著自己轉”,成為他人的主導。

所以就有很多人會在生活當中受到來自這些個體的壓力:比如被強迫做某事、被“道德綁架”、兩人之間相處不悅等等。

心理學家薩提爾根據這種現象就提出了相關的理論:所有的溝通都繞不開自我、他者以及情境這三個層面。根據個體性格的差異,他們在相處時會表現得樂意討好、善於指責、理性睿智、喜歡打岔、達成一致。

所以當相近的人,尤其是婚姻的另一半是一種善於指責的性格,生活就會變得比較“艱難”。但是很多感情是無法輕易割捨的,那麼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

何為指責型人格?

擁有這樣人格的個體,常常會將責怪與不滿掛在嘴邊,經常會將別人的不足光明正大地說出來,絲毫不留情面。但是對於其他人的長處以及優勢,他們卻不會加以評價,就彷彿其只有缺點,甚至將其貶得一文不值。

可想而知,在與這樣性格的人相處時,少不了爭端與衝突。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長時間被人責罵是無法忍受的。尤其是在夫妻之間,很多互動是很小規模的,所以這種責怪也是很細微的。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這種人格大概率源於其父母,也就是有一定的遺傳因素。正是因為在其成長的過程當中,受到的都是來自父母的指責與不滿,所以自己也會受到影響,經常以這種方式去對待別人。

當然,除了這種“有樣學樣”的成長過程,還有的個體在成長過程當中受盡了父母的寵愛,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將自己當作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只要是身邊的人的行為沒有達到其預期,就會絲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怎樣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常說一句話,“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不如試著改變自己。”在社會交往當中也是這樣,與其無限制地忍受身邊的這種人格的人的責怪,不如主動做出改變。喜歡責怪別人的人是否真的是十全十美、做事情毫無瑕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婚姻,指責型人格,心理

只是他們善於將事情的失敗歸咎於他人身上,從而“洗清”自己的責任,同時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立於不敗之地。我們要做的就是,對於這種言論充耳不聞,同時無視其責怪。因為這種責怪都是其主觀上發出的,並非是事實。當我們認清這一點,就沒有必要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

比如說,當一件合作的事情結果不理想時,這樣的人往往會率先開口、主動出擊,說出諸如:“你有什麼用?”“你可真是個廢物”這種話。

面對這些指責,直接選擇無視就可以了。因為一件事情我們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做得怎麼樣,自己心裡是最清楚的。所以他們的這種評價僅僅是一種沒有來頭的“甩鍋”,根本不用在意。

其次,也沒有必要與之進行爭辯。在這種事情上,責怪型人格的人可謂是“身經百戰”,其經驗十分之豐富。他們會利用情緒波動將我們帶入戰場,隨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我們。究其根本,他們之所以會對身邊的人進行責怪,最終還是因為自己內心的不自信。

事情做得不完美、生活不盡如人意,往往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但是其沒有勇氣去面對,所以只能借責怪別人來減緩自己內心的壓力。

責怪型人格的人往往控制慾也極強,他們會強迫身邊的人與自己的想法保持一致,但凡稍有出入,便又是一通責難。

所以除了對自己的反應和感受進行管理之外,也要在社會生活中注意,同這種接觸時,假如其本質不壞,並且關係密切,那麼可以在平時稍微對其進行表揚,減少衝突發生的頻率。

推薦閱讀
幸福婚姻靠用心經營!歐巴馬對蜜雪兒:「你絶對是財富而不是負擔」
每天爭執不斷?回歸婚姻最初的起點:我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