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苑綺罹直腸癌!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怎麼會是我?」藝人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平時注重養生,不菸不酒、重視運動,今年8月因多次血便就醫檢查,赫然發現罹患直腸癌第一期,驚訝不已,卻仍於今1日進行手術切除病灶。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直腸癌的發生率和復發率都比大腸癌高很多,民眾若有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萬聖節延伸閱讀:http://bit.ly/2xCXrbZ)

余苑綺平日注重養生,不菸不酒,近日卻驚傳罹患直腸癌第一期。(圖片\取材自余苑綺臉書)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病灶範圍廣泛包括盲腸、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總長度約150至170公分,其中最靠近肛門的直腸僅有短短12至15公分,罹癌風險卻最高。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整體觀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約四分之三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至直腸部位,由此可見,直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大腸癌。此外,直腸有儲存糞便的作用,癌變的風險高,一旦確定罹癌,癌細胞轉移至肺臟的機率比大腸癌高3至4倍,第三期的復發率也比大腸癌高4成。
不同於大腸癌,直腸癌因侵襲風險較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還需進行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更讓人關切的是,直腸癌的病灶位置若過於接近肛門,嚴重時可能需面臨摘除肛門、改做人工肛門的命運,對患者的健康照護和生活品質,無疑產生重大負擔。

高油脂和高熱量飲食是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之一。(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一般來說,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佳的族群,但為何生活型態看似健康的余苑綺卻突然罹患直腸癌?糠榮誠醫師表示,除了生活和飲食習慣,癌症基因、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可能導致癌症。
(推薦閱讀:什麼!連飲食清淡也會得直腸癌?)
最近收治的2名28歲未婚女性患者,一個愛吃鹹酥雞,因長期血便就醫才發現是直腸癌;另一名平時作息正常,卻經常外食,以為胃痛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胃部下方的升結腸長了腫瘤,且已屬大腸癌第三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
近年來,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特別是年輕人,一發現可疑症狀就求診,造成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且數據顯示有年輕化,且男多於女的趨勢,但因女性常給人作息規律、飲食節制、罹病風險低的印象,所以一旦確診就容易被提出來討論。 腸道健檢做對了嗎?別忘了全腸道檢查如何才能避免大腸直腸癌找上自己?除了老生常談的適度運動和每天蔬果579之外,糠榮誠醫師提醒,腸道息肉在5至10年內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約20%至40%,建議患有息肉或4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需特別注意的是,腸道健檢方式「不用求貴」,正確選擇檢查方式如大腸鏡才比較重要。

廣泛的大腸,包括盲腸、結腸和直腸,全長約150至170公分。
曾有一名50多歲的董娘,除了偶爾交際應酬,平日作息正常,且每半年做一次高階健康檢查如MRI(核磁共振),但卻因腫瘤太小或檢查位置有死角,無法及早發現腸道腫瘤,某日因右部腰痛就醫,經超音波和大腸鏡等檢查才發現肝腫瘤,且大腸癌已末期。
除了選對檢查方式,糠榮誠醫師也提醒,檢查前務必確認檢查範圍是「全腸道」,也就是包括直腸、結腸和盲腸的全部檢查。傳統乙狀結腸鏡檢從肛門口進入,僅檢查到肛門以上60公分處,忽略其他大腸部位的檢查,若按此檢查原則,等於篩檢工作只做一半,容易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時機。 血便≠腸癌!先觀察血色和糞便狀態另一方面,觀察排便狀態也是早日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方式之一。醫師表示,若發現有大便習慣改變且持續1至2個月、體重莫名下降、食慾不振、長期腹痛等現象,就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
(推薦閱讀:千萬別鐵齒!必學六大癌症自我檢查法)
特別的是,若發現肛門排血,需進一步辨別,如果血色鮮紅,像皮膚被割到一樣,通常是痔瘡的問題;若血色暗紅、大便中摻雜血絲、糞便外圍帶有黏膜感,且經常有殘便感,想大便卻只排出一點點,幾乎可確定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夫妻想好孕,蟲蟲危機不可忽視!男性面對不孕必知3大關鍵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想懷孕是夫妻男女雙方的大事,當然面對不孕也是,人氣台劇《未來媽媽》中就...
吃雞比吃牛、豬安全?日本內科醫師教你用「腳的數量」辨別食物好壞
作者\賀來怜華 肉類這樣吃!「雞比起牛、豬安全」、「竹莢魚比起鮪魚安全」 越是處於食物鏈頂端...
面對ADHD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醫師給家長5建議引導孩子正向行為!
作者\健康醫療網 即將要升幼兒園大班的嘉嘉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記憶力、學...
【家事斷捨離】做好五件事 讓家回到「舒適迎人的空間」!
作者\山下英子 下午六點開完會後回到家時,雖然我是一個人生活,也會習慣說「我回來了」,而家...
「雖然不是我在痛,但我能當神隊友」新手爸真實分享被讚爆!老公必看陪產心法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懷孕、生產通常被視為女人的事,但身為生命的共同創造者,準爸爸在孕產過程...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