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拒當直升機家長!5個你可能過度保護子女的警訊

拒當直升機家長!5個你可能過度保護子女的警訊

▲圖片來源:《魔髮奇緣》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麗莎.霍夫曼, 瑪莉.戴爾.哈靈頓

關於育兒方面一些最透徹的觀念,來自於那些能從個人與專業角度解讀細微意義的人士。高中老師、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和醫生們,結合了為人父母的心和專業的頭腦,為許多養育青少年的問題,提供更深刻、真實的意見。身為母親與教育學者的羅芮.史密斯(Lori Smith),將在這裡分享六件父母在參與孩子生活時應該避免的事。

雖然史密斯是以大學教授的觀點而言,但是這些建議同樣適用在就讀高中的青少年:身為父母,我知道放手讓孩子自己在人生中碰撞受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決定。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保護女兒,不讓她受到任何挫折或傷害。然而身為大學教授,我很清楚自己不能、也不應該把保護女兒當成最優先的事項。

我在工作中親眼目睹過度投入的父母對兒女帶來的影響,他們執著於為孩子鋪路,而不是幫孩子做好上路的準備。他們的過度投入當然出自於對子女的愛,但最終可能無法成功培養出自信、有能力的成年人。以下是五個你可能過度保護子女的警訊,以及一些改善的建議

老師、教授想直接和學生溝通

1.你聯繫孩子的老師或教授,因為你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想要弄清楚某項作業/想替孩子的翹課找理由/想替孩子延長交作業的時間。除非你的孩子沒有行為能力(但願不會發生這種事),否則這麼做是不行的。學費是你付的沒錯,但是老師和教授並不想聽父母怎麼說,他們希望直接和學生溝通。

或許你打這通電話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太忙了,所以你想幫他或她?這只是藉口吧?千萬別這麼做,因為你的孩子有能力自己處理這些事。(如果他或她不懂,請教他或她怎麼做。)

第一步當然是拿起電話,但不是打電話給教授,而是和孩子聊聊發生了什麼事,引導他 們想清楚問題點是什麼,然後幫助他們想想可以怎麼解決。鼓勵孩子仔細看看課程說明,或許可以找到相關資訊。接著,再幫助他們和教授或高中老師聯繫,約定會談的時間,並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這個循循善誘的過程,能教導青少年如何獨自應對課業上的挑戰,這個能力需要在高中或更早的階段學習。

孩子的事別用「我們」聊

和孩子談論學校方面的事時,一直用「我們」這個字眼。(例如:「我們可能有機會進入女學生聯誼會!」或是「我們真的很希望能選到十一點那堂生物基礎學。」或者最常聽到的「我們申請了六間學校,但是只有三間回覆。」)你不是那個參加聯誼會的人,也不是需要選修生物基礎學或申請大學的人,所以請停止這麼做!這種說法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他們會覺得做到這些才能讓你感到快樂。

因此也可能造成反效果,導致他們逃避自己的責任,畢竟這是「我們」要的,所以「我們」必須一起處理。這麼做甚至會傳遞出一種訊息,那就是你個人在這些事務上的投入已經超過你的孩子,也誤把這些事當成自己的事。(順帶一提,當你用「我們」這兩個字時,就代表你已經過度介入孩子的大學生活了。)

尊重孩子的隱私

看孩子的電子郵件或經常性查看他們的作業成績。請遠離孩子的信箱密碼,你不需要知道他們每一次的考試成績,也不需要知道孩子的教授或朋友發送了什麼郵件給他或她。倘若你在經濟上負擔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那麼要求在每學期末看成績單的確合理,除此之外,請把其他的空間或隱私留給孩子。有些父母認為掌握孩子每學期的各科成績,能在為時已晚前即時幫助他們步上正軌。

我懂,但在我十七年的教學生涯裡,這種事從沒發生過。假如一個學生在考試考差了或作業成績不佳的時後,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做改變或修正,他們也不會因為父母常常關切成績,或嘗試以你認為最好的方式來要求他們,就突然懂得該怎麼做。他們將透過經歷自我選擇所產生的後果,以及學習如何尋求幫助,來知道該怎麼做最好。

遭遇一點逆境其實是一件好事,遠比父母的過度投入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好的習慣。倘若最後的成績仍然差強人意,找個時間和孩子聊一聊他或她需要做什麼改變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確認他們瞭解校園裡提供的協助資源,例如:學業諮詢、課業輔導以及教授的辦公室開放時間,並重申你對他們下學期表現的期望。

讓他們學會自己起床

打電話叫他們起床上課。如果他們聰明到能考上大學,應該也聰明到能夠自己起床。這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假使他們在國中或高中時期都還沒學會,現在也是時候了。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瘋狂的道具,從音量超大聲的鬧鐘、會搖晃床的裝置到會飛來飛去的電子蒼蠅。假使普通的鬧鐘或手機鬧鈴起不了作用,請帶他們去購物吧!

孩子長大,不硬性要求他們「回家」

拜託他們要常常回家(用賄賂的方式或幫他們洗衣服)這應該是我認為最難的部分。我的女兒要再過幾年才會到上大學的年紀,但是我已經知道當「媽」的自己會希望她愈常回家愈好。但是身為「教授」的我,知道這是個可怕的想法。

常常不在校園的學生,通常和該系所以及其他學生的連結不夠緊密,這是在大學裡能否成功與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指標。常常離開的學生通常學習不足,特別是第一年,所以請鼓勵你的孩子參加校園活動,週末時多花時間用功,或提前準備報告(也請告訴孩子衣服得自己洗,你已經做得夠多了)。

當我們讓孩子遇到的每一個挑戰都順利解決時,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學習解決問題和面對逆境的最好機會。同樣地,也縮減了他們將來需要解決完全不同問題的信心。重點是,孩子需要擁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經驗,這些經驗必須與父母的不同。父母需要有足夠的愛,不過度干涉孩子,並知道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相信他們能夠在錯誤中生存、學習,然後成為自信、有能力的成年人。

教養,過度保護,青少年

▲孩子長大了,我們該怎麼辦:給父母的分離焦慮指引,用聆聽與信任,陪伴青少年探索戀愛、升學、人際關係與獨立的成長課題

推薦閱讀

孩子越努力卻越焦慮?青少年一定要建立這9種思維習慣

哈佛精神科醫師給父母:「青少年6句心裡話,陪孩子度過青春期風暴」

高寶書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長大了,我們該怎麼辦:給父母的分離焦慮指引,用聆聽與信任,陪伴青少年探索戀愛、升學、人際關係與獨立的成長課題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高寶書版

高寶書版集團致力文化事業不遺餘力,出版種類多樣且廣及商管財經、心靈勵志、親子教育、學習新知、生活風格、健康休閒及各類文學作品。高寶不僅是台灣第一家發行海外 ( 美國、新馬地區 ) 的出版社,更在中美著作權法通過前,主動接洽歐美各國出版公司,成為台灣第一家購買翻譯版權的大型出版公司,銷售市場遍及香港、大陸、東南亞及美加地區。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