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健康百寶箱 » 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有什麼差異?該如何治療?

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有什麼差異?該如何治療?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鍾繼賢 醫師

不少女性都有經痛,以及經血量較大的情況,但往往不知道可能是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肌腺瘤的問題,若不即早尋求婦產科醫師的協助,甚至可能會出現重複性流產,與不孕的狀況,而感覺上有些相似的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瘤,究竟要怎樣去區分呢?

看似相似的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實際上,兩者成因有著很大的不同,所影響的問題也有些差異,但卻是一般民眾容易搞混的,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多會建議有相似症狀的婦女,應盡快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進行相關檢查,也才能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得以改善。

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有何不同

根據美國一項統計顯示指出,4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7成以上都是有「子宮肌瘤」,只是並非都有症狀,其多發生於35歲以上婦女,且初期無明顯症狀的子宮肌瘤,主要是子宮部份肌肉細胞受到雌激素刺激,因過度增生而形成,經常伴隨出血、疼痛感,以及壓迫感。

「子宮肌腺症」又稱子宮肌腺瘤,則是子宮內膜長在肌肉層,在月經來時,血只能積聚在肌肉,長時間下來,子宮肌肉組織破壞越嚴重,經痛也就越激烈,形成惡性循環,而子宮肌腺症又區分為整個子宮都被侵犯的「瀰漫型」,以及只侵犯子宮肌肉層的「局部型」。

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能如何改善

門診中經常被詢問到,「子宮肌瘤」到底該不該手術?主要會依照病人肌瘤大小、長的位置和症狀來判斷,若肌瘤並沒有太大,同時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此時就會建議定期觀察即可,並非所有的子宮肌瘤問題,都需靠藥物治療、手術來改善症狀,或抑制賀爾蒙的。

而「子宮肌腺症」輕度的患者,要是沒有甚麼經痛的問題,同樣不需治療,只要持續觀察即可。但若是屬嚴重子宮肌腺症且已經有懷孕計畫者,則會先以生育為優先,藉由人工或試管嬰兒的方式來提高生育率,等寶寶生下來之後,再來處理子宮肌腺症的問題。

執行編輯\Moya 核稿編輯\Angela

推薦閱讀:
人工催熟的水果吃了會致癌?其實吃的時間更重要!
想生個健康寶寶,這七件事一定要做!

加入媽媽經LINE,即時訊息不漏接!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鍾繼賢 醫師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士
台大醫院婦產科總醫師
台大醫院婦產科生殖內分泌科研修醫師
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新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臨床專攻項目
‧精緻產檢(早唐頸部透明帶篩檢、子癲前症風險評估、高層次超音波)
‧腹腔鏡微創手術(子宮肌瘤切除、卵巢囊腫切除、經陰道全子宮切除)
‧不孕症與內分泌失調診治(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早發性停經檢查、排卵調整)
‧重覆性流產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