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運動 = 孩子睡得更快、更深、更久!專家教你 11 招,輕鬆養成運動習慣!
隨著春光明媚、氣溫回暖,孩子們終於可以擺脫厚重衣物,盡情奔跑、跳躍,感受戶外的無限樂趣。運動對於兒童發展至關重要,不僅能優化睡眠,鞏固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和社交發展。
為什麼運動能提升孩子的睡眠品質?
1. 增加夜晚睡意,縮短入睡時間
許多孩子因為作息不規律或過多3C刺激,導致生理時鐘紊亂,進而導致入睡困難與睡眠品質低落。規律運動能夠幫助孩子規律生理時鐘,使身體更容易入眠,減少失眠或夜醒。
2. 促進褪黑激素分泌
而運動能夠提升血清素分泌,進而轉換成更多黑激素,使孩子在晚上更容易產生睡意,更快睡著,並進入深度睡眠。褪黑激素Melatonin是調控睡眠的關鍵荷爾蒙,當體內褪黑激素水平上升時,身體會進入放鬆狀態,準備入眠。
3. 消耗多餘精力
有些孩子在晚上仍然精神旺盛,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這通常與白天活動量不足有關。適量的運動能夠幫助孩子消耗多餘精力,降低過度興奮的狀態,讓身體自然進入疲勞感,更容易入睡。
4. 增加深度睡眠
睡眠並不是「偷懶」,而是身體與大腦進行「修復」與「發育」的關鍵時期。研究顯示,規律運動能夠增加深層睡眠的比例,助長身體發育大腦。
💡 深層睡眠對孩子的重要性:
✔ 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有助於身高發展
✔ 加強免疫系統,降低生病機率
✔ 幫助記憶力與專注力提升,提高學習效率
5. 宜白天運動
雖然運動對睡眠有許多好處,但家長要注意,過於劇烈的運動若發生在睡前,反而可能影響入睡!劇烈運動會提升心跳與腎上腺素分泌,使孩子進入興奮狀態,反而更難靜下來準備睡覺。因此,理想的運動時間應安排在白天。
6. 減少焦慮、壓力
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運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正面影響。適量運動能夠減少焦慮、壓力與負面情緒,讓孩子的心情更穩定,進而提升睡眠品質。這對於容易緊張、壓力大的孩子特別重要!
7. 運動與睡眠是雙向關係
良好的運動習慣與優質睡眠是互相影響的:運動能夠幫助孩子的睡眠,而當孩子獲得充分睡眠時,他們白天的體能上升,運動表現也會進步。
不同年齡層的運動建議
以下是美國兒科協會AAP訂下的兒童運動量建議表
嬰兒0~1歲: 每天累積至少 30 分鐘
幼兒 1~2歲:每天至少累積 3 小時
幼兒3~5歲: 每天至少累積 3 小時,其中 1 小時應為中等至高強度活動
6 歲以上兒童: 每天至少 60 分鐘 ,每周三次肌力運動
年齡階段 |
活動範例 |
每日活動建議 |
嬰兒 |
適齡活動 例趴著玩 |
每日累積 30 分鐘以上 |
幼兒 |
散步或自由遊戲 |
每日累積 3 小時以上 |
學前兒童 |
翻滾、投擲、接球等基本動作遊戲 |
每日累積 3 小時以上,其中 1 小時應為中等至高強度活動 |
小學生 |
好玩的團隊運動或自由遊戲 |
每日 60 分鐘以上,每週至少 3 次肌力訓練 |
國中生 |
鼓勵多元嘗試,鼓勵社交性運動 |
每日 60 分鐘以上,每週至少 3 次肌力訓練 |
青少年 |
鼓勵社交性運動及適當競爭性運動 |
每日 60 分鐘以上,每週至少 3 次肌力訓練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除了強健體魄,還能提升情緒穩定度、專注力與社交能力。然而,隨著學業壓力增加,父母工作繁忙,手遊與短視頻普及化,孩子們的運動量大幅下滑。許多家長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讓孩子愛上運動,並養成長期習慣?
1. 以身作則:孩子往往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當父母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時,例如親子散步、騎車,能更有效鼓勵孩子愛上運動。
2. 教育運動:向孩子解釋運動對健康的益處,讓他們理解運動的重要性。
3. 限制螢幕時間:控制孩子觀看電視和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鼓勵他們參與戶外活動。
4. 固定運動時間:每天安排一個「運動時段」,如放學後或晚餐前,讓孩子養成規律習慣。
5. 融入家庭活動:安排全家一起參加的體育活動,如散步、騎自行車或遊戲,讓運動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6. 讓運動變得有趣:不必拘泥於傳統運動,讓孩子嘗試不同的體育活動,例如舞蹈課、攀岩、武術等,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增強參與的積極性。
7. 設定適齡適性目標: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設定可達成的運動目標,並在達成後給予正向肯定,建立成就感與自信。
8. 不強迫、不命令:壓力只會讓孩子退縮和反抗。
9. 正向聚焦、正向肯定、不批評:「雖然今天比較累,但是還是有完成籃球課,我很欣賞你的態度!」
10. 讚美努力,而非結果 – 「你一直努力踢水,這種堅持精神好棒!」
11. 鼓勵持續參與:即使孩子在某項運動中遇到困難,也要承接他們的情緒,鼓勵他們持續參與,培養毅力和耐心。
0~2 歲:鼓勵自然發展
這個階段的運動目標是培養基本動作技能,例如翻身、爬行、扶走、跑等等。讓寶寶透過自由活動發展肌力與協調性。
✅ 創造安全的活動空間 – 例如提供寬敞安全的爬行區域,讓寶寶探索環境。
✅ 透過遊戲促進動作發展 – 利用輕鬆好玩的遊戲刺激寶寶的發展。
✅ 每天安排「趴趴時間」 – 小月齡的寶寶要多多鼓勵趴著玩耍,強化核心肌群。
✅ 音樂律動時間 – 播放輕快的音樂,讓寶寶隨著節奏搖擺或家長抱著一起舞動。
✅ 減少長時間固定姿勢 – 減少嬰兒長時間待在嬰兒推車、搖椅或學步車內,給予更多自由活動空間。
3~5 歲:用遊戲激發興趣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精力充沛,適合透過遊戲方式來培養運動習慣。
✅ 建立規律運動習慣 – 例如放學後去公園跑跳。
✅ 讓孩子選擇活動 – 「今天想騎腳踏車,還是玩跳跳床?」讓孩子有決定權,提升參與度。
✅ 親子運動 – 例如玩紅綠燈、跳格子、丟球接球等,讓運動變成親子樂趣。
✅ 減少螢幕時間 – 限制3C 產品的使用時間,鼓勵孩子多到戶外活動。
✅ 創造挑戰與目標 – 例如「我們來挑戰誰跳比較遠!」讓運動充滿成就感。
6~9 歲:培養興趣,融入生活
這個階段的孩子適合嘗試各種運動,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
✅ 多嘗試不同運動 – 讓孩子接觸舞蹈、武術、體操、游泳、籃球等,找到最愛的運動項目。
✅ 營造社交運動機會 – 安排朋友一起玩鬼抓人、足球比賽,讓運動變得更有趣。
✅ 跟孩子一起規劃 –傾聽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一起規劃運動,例如「你想要繼續上體操課,還是換成足球課?」
✅ 正向鼓勵 – 讚美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我看到你好專心踢球,真是太棒了!」
✅ 全家一起運動 – 例如「每週日早上全家一起爬山」,讓運動變成固定家庭活動。
✅ 避免比較與壓力 – 讓運動保持樂趣,避免過度強調勝負,避免和別人比較。
結論:打造運動與睡眠的正向循環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充足的運動,也需要優質的睡眠。當運動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孩子不僅能消耗多餘精力、更容易睡著、減少焦慮、提升深度睡眠比例,讓身心都更健康。
這個春天,趁著好天氣,帶孩子一起動起來吧!無論是跑跑跳跳、騎車散步,還是踢球玩耍,運動與睡眠的正向循環,將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無限助益!
參考資料: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859001/#:~:text=For%20this%20reason%2C%20physical%20activity%20is%20important,nighttime%20awakenings%2C%20and%20increased%20sleep%20duration%20[37].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503965/#:~:text=First%2C%20it%20increases%20the%20production%20of%20melatonin%2C%20a%20hormone%20that%20regulates%20sleep%2Dwake%20cycles%20[11].&text=High%20intensity%20exercises%20for%20more%20than%2090,in%20the%20morning%20improved%20sleep%20quality%20[48%2C49]
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physical-activity/exercise-and-sleep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fitness/Pages/Making-Fitness-a-Way-of-Life.aspx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fitness/Pages/Encouraging-Your-Child-to-be-Physically-Active.aspx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泌尿專科醫師解析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攝護腺癌的荷爾蒙治療? 曾文歆醫師:攝護腺癌它會長起來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男性荷爾蒙去刺...
花青素4大功效,花青素和葉黃素的差異?可以一起吃?
現代人飲食中缺乏蔬果和重度使用3C產品,只補充任一種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建議葉黃素和花青素兩種互相搭配,防護與水...
營養師解析⟫如何補充營養改善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
新冠肺炎仍持續發威,確診後的各種症狀,諸如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噁心等不適症狀排山倒海而來。更糟的是,不少人即...
營養師解析⟫南部粽北部粽熱量、作法差異懶人包
今年的端午節,準備吃粽子了嗎?你訂的是北部粽、南部粽,還是比較少聽到的中部粽呢?今天就從製作方式、特色還有營養上...
女性荷爾蒙好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醫:非直接相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女性患者數量約為男性的三倍,且好發年齡層廣,一般以中老年居多,...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