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地上「三秒前能吃?」專家聊聊「消毒」真正意義
作者\鷹孩計畫
媽媽經編按:許多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掉在地上的食物能吃嗎?」、「食物掉在地上,幾秒內撿起來吃可以嗎?」等疑惑。根據研究,其實有些看似乾淨的場所,可能比地板更髒!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生活中的細菌無所不在,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食物,或者用多快的速度從地上撿起來,建議都不要直接吃。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普及,人類對於微觀世界越來越了解,卻也越來越懼怕,無處不在的細菌、病毒,深怕我們被這「小東西」給擊潰了。人類在半個世紀前發明了抗生素,將人類壽命從平均35歲延長了一倍左右,但現在的人類卻濫用抗生素而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事實上細菌分為「益菌」以及致病細菌的「病菌」,過度撲殺細菌也會使得益菌被消滅。因此近年來開始出現了「髒養教育」的概念,讓孩子們吃土卻越髒越健康的免疫力。透過認識細菌,殺死病菌、培養益菌才能為孩子和自己打造健康的免疫力!
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是微生物
細菌對人體有害,只對了一半,細菌有分好壞,好的細菌讓你上天堂,壞的細菌讓你住病房(無誤),益菌/微生物有助於消化和打造健康的體質。事實上微生物在近年甚至趨向視為人體「器官」,因為人體的微生物量比人體的總細胞數還多上十倍。一個人約有十萬億個細胞,而人體中卻有著一百萬億個微生物,是一比十的比例!因此微生物對人體的影響比你想像的還大。(延伸閱讀:TED Talk 微生物成就你我)
現代醫療對於細菌無差別的撲殺不僅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使得未來能使用的抗生素越來越少,甚至會產生不怕任何已知抗生素的「超級細菌」(Superbug)。聰明的商人們不斷地推出聲稱具有消毒功能的商品,你時常可以看到身旁的父母親們,或是你自己正在這麼做:拿起抗菌消毒商品往你孩子身上噴。深怕嬰兒免疫力不夠強時,被細菌給傷害到了。實際上會使人類罹病的微生物僅有百種左右,在人體中的微生物有千種以上並不會對人體有害,甚至還能帶給我們益處。
人體免疫細胞群的形成
母體的子宮是一個無菌的狀態,因此胎兒並不會接受到任何的細菌,無論是益菌或是病菌。在我們出生之前,腸道內充滿了不成熟的免疫細胞。出生之後,這些細菌立刻會搬到新家中,而新生兒的免疫細胞就會「醒來」,開始繁殖倍增並移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利用所接受到的資訊訓練其他的細胞。免疫細胞並不會殺死全部的細菌,他們會利用所學習到的資訊,也就是和病菌的接觸來分辨哪些需要消滅,哪些需要共處。
許多發炎疾病,例如:氣喘、過敏、腸道炎,主要都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在了解微生物相對免疫系統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對於越來越多兒童罹患這類疾病就顯得不那麼意外了。因為現代生活的改變,造成免疫系統及相關的微生物型態發生變化。免疫細胞等待微生物的到來才甦醒,並在我們出生後才進行訓練自有其道理。數百萬年來一向如此,未來也會如此。我們必須找出調整現代行為模式的方式,讓免疫細胞群得以正常運作。
首先,消毒到底消了什麼毒?
時下許多嬰幼兒用品廣告都在主打「消毒」、「殺菌」、「抗過敏」強調孩童必須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下才能健康成長,所以父母的責任就是避免孩子們接觸「髒」、「毒」、「菌」,然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其實這些都只是刺激消費的廣告而已,行銷學的核心思想,一是激發慾望,二是產生恐懼,以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
致病細菌才是對我們有害的「毒」,像是肺炎鏈球菌、黃金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等,這些有機會可以靠抗生素治療,但一味地避免孩子接觸細菌則會讓免疫細胞失去產生抵抗力的機會。試想電腦如何防範電腦病毒?首先就是要讓電腦接觸到病毒後,程式設計師才能寫出相應的防毒程式,人體也是如此。全面的撲殺細菌也會阻止人體微生物群的建立,因此孩子免疫力在長大後普遍較差及容易過敏,除此之外,更容易造成肥胖,但那是另一個議題了(延伸閱讀:糞便移植)。
再者,消毒真的消毒了嗎?
讓父母聞風喪膽的腸病毒,是無法靠酒精消滅掉,反而是洗手超過20秒才能有效去除腸病毒。時下消毒產品一是殺菌過頭,二是消不了毒。父母該做的是認清真正的敵人,廣交有助健康的盟友。真正的毒有哪些,除了前面提及的致病細菌之外就是病毒、化學物質和寄生蟲。
病毒必須靠人體自己的免疫細胞解決,我們都知道抗生素可以殺菌,但抗生素可沒辦法殺死病毒。許多人以為疫苗是解藥,其實疫苗是把半死不活或者是去除傷害力的病毒注射入人體,讓免疫細胞戰勝這個已經被打個半死的病毒而得到抗體,因此下次再接觸到該病毒時就有抗體可以解決病毒。
化學物質則必須靠人體代謝,否則為何統X、味X的幾百道工法食物還可以不下架,就是因為符合食品法的化學添加物規範,問題是假設一個食品符合人體代謝量的一半因此不超標,但一天吃進好幾樣的加工食品也是造成代謝的負擔,最後堆積在身體裡造成疾病。
寄生蟲則沒有辦法靠疫苗或是抗生素治療,必須仰賴醫療行為。因此寄生蟲是最需要避免的「毒」。大多數的寄生蟲都是來自於接觸動物,尤其是糞便,例如人畜共通的犬鉤蟲,因此孩童在玩沙或是接觸動物前,父母最好先確認周遭有沒有動物糞便或是動物的健康狀況。當然很多時候是很難確認的,不管如何孩童接觸動物帶來的益處還是大於寄生蟲的風險。
那麼,如何正確消毒?
首先要認識哪些才是真正的有害物質,對於「毒」的有效的防護是:
吃飯前用肥皂洗手
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戴口罩
該打的疫苗不要吝惜
孩子接觸前確認環境是否利於致病細菌的產生(如陰暗潮濕)或是有無動物糞便
避免讓孩子吃加工或是隔夜食物
別再阻止孩子玩得髒兮兮了,過多的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父母應該了解的是如何認識微生物。推薦大家閱讀幾本書:
讓孩子們吃土:拯救你的孩子,遠離過度消毒殺菌的環境 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
這兩本書都在探討一個很基本的問題:現代的醫學對細菌過度撲殺。抗生素的確是使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許多以前致命的疾病都可以靠抗生素治癒,然而現代的醫學卻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過度清潔,使得孩童的免疫系統失去建立資料庫(微生物相)的機會。書中也提到落後國家孩童的過敏問題比已開發國家還來得少,就是因為在孩童關鍵時期沒有建立好完整的微生物相所導致。
這兩本書都相當推薦,不僅僅是在養育上的知識,也能擴展更多的醫學觀,這兩本書的差異在於,第一本「讓孩子們吃土」著重於整體知識說明傳遞的脈絡,而第二本「髒養」則著重於個案Q&A的討論。有趣的是,我們常聽到以前老阿嬤一輩餵孩子時,會先將食物咀嚼過後再餵給孩子,現在的我們聽到會覺得噁心和不衛生,但在這兩本書中都提到這種方法有利於孩子攝取細菌和抗體,當然如果口腔發炎或是有疾病便不適合這麼做。對於想要增強孩子免疫力的父母這兩本書都相當值得一看!
【鷹孩計畫】授權轉載 原文【鷹孩計畫《髒養教育:越骯髒如何越健康?》】
推薦閱讀:
蚊子叮竟腫得像米龜!「血管性水腫」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別與治療
給媽媽的「居家萬能法寶」,B5全面修復霜一抹有感,高效修復全家人肌膚困擾!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換眼鏡還看不清,原來是白內障!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提升便利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父親最近要換駕照,但是視力檢查都不會過。」李小姐指著...
【2023兒童益生菌推薦】家長容易忽略4大關鍵,和成人不一樣
兒童當然可以吃益生菌!但吃得重點和成人不一樣,黃詩茵營養師和大家分享:4 個兒童益生菌的挑選觀念...
【保健食品】柏諦生技 活力維他命B群+酵母鋅 天天補充鋅活力
柏諦生技 活力維他命B群+酵母鋅 客服專線:0800-588839 ...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飆越快!醫揭控制近視「關鍵在它」比較4方法優劣
作者\優活健康 一位男童在小三時發現有近視,開始用散瞳劑,雙眼度數維持約100度,但由於疫...
【3分鐘懂保健】疲勞壓力軟趴趴,營養師解析新銳機能原料「南非醉茄」,幫你找回活力!
現代人常感受到壓力好大,你也是這樣嗎?好食課在2022年初,針對雙北民眾進行調查,發現雙北男性的...
我要回應